《智人之上》 2425

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他的前两本书,特别是《未来简史》当年引起了不少轰动,这本书没那么风靡,但所提出的思路和问题依然是很有意思的。信息、AI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有趣,作者的观察和结论值得深思。最终还是去捍卫了所谓的民主制度,特别是其自我纠正机制。照例做些摘要。

人类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网络问题,是个信息问题。信息是维持网络连接的粘合剂。数万年来,智人正是靠着发明与传播各种虚构故事、幻想和大量的错觉——内容可能关于神衹、魔法扫帚、人工智能和许多其他事务——来打造并维持诸多的大规模网络。虽然个人通常了解的都是关于自己与世界的真理与真相,但大规模网络却会使用各种虚构故事和幻想将成员连接在一起并创造秩序。正如奥威尔的名言:无知就是力量。

未来简史认为,历史真正的主角一直都是信息,而非智人,而且科学家已经越来越懂得采用信息流的观点,除了用来看历史,也能用来看生物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虽然我们都希望随着信息技术的改进而为人类带来健康、快乐和力量,但事实上,信息技术得到提升之后,反而可能让人类失去力量,同时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这是个很新的结论:信息、网络才是人类社会的关键。信息才是历史的主角。信息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秩序的信息,哪怕是假的,所以就有了宗教、神话。

历史真正研究的不是“过去”,而是“变化”。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变化的,以及事物又是如何变化的。历史不是确定的,未来将由我们所有人在未来几年所作的选择而塑造。我希望我们能做出明智的选择,防止最糟糕的结果。

历史记录的是变化、不变。所以资治通鉴、帝王起居注等才成了新一代帝王的治国之策。

天真的信息观认为信息与真相有本质的联系,但事实不然。从占星术的例子可以看到,各种错误、谎言、幻想与虚构故事其实也是信息。信息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本来就不是要呈现既有的现实,反而是要将各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来创造出全新的现实。真正定义信息的是“联结”,而不是“渲染”或“象征”:只要能将各个不同的点联结成网络,就是信息。信息不一定是要告诉我们什么,而是要把事物组织起来。所以要审视信息在历史上的作用,更关键的问题通常是“这条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联结了人群?这条信息创造出了什么新的网络?”

信息的关键作用是联结,联结形成了网络,网络分层来实现共同意志。

在人类开始讲故事之前,现实只有两个层次: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客观现实是石头、山脉这样的事物,主观现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痛苦、欢乐等,只存在于我们心里。但有些故事能创造出第三个层次的现实:存在于主体间的现实,比如法律、国家、企业、货币等存在于许多心智形成的联结里。更具体一点,这样的现实存在于人们相互讲述的故事中,也是在人类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主体间的现实”也就是所谓秩序,还真不只是人类的创造,蚂蚁、蜜蜂都有类似的秩序。但人类社会的这类秩序更加有意思,包括数学、哲学等,也都如此。

清单列表与故事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国家神话能让税务记录合法化,而税务记录有助于将原本是空中楼阁的故事转化为具体的学校与医院。人脑能够记住民族诗歌与神话,但复杂的国家税收与管理系统想要运作,就必须靠一种独特的、非生物的信息技术——书面文件。

史上的官僚制度是怎么设定他们的终极目标的?答案就是依靠各种虚构的神话故事。事实证明,一致性问题本质上就是个神话问题。

既要有神话传统,讲简单的大道理,也要有书面文件、清单来管理具体事物,这样才构成了完整的官僚机制。讲神话故事的其实才是官,才是政治家;搞清单管理的实际是僚、是吏,是技术官僚。这两个维度区分来看,我们今天的政治学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复兴、两个一百年这种现实版的神话故事就很好理解了。包括消灭贫困这样的故事,核心是讲神话故事,让人信,而不是具体的手段、方式,是否有个别人造假、是否会返贫。真是担心我们今天的硬科技也是个神话故事。

从印刷术和猎巫的历史可以看出,自由的信息市场并不一定能让人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因为在这样的信息市场里,暴行的优先级可能比真理与真相更高。而想要让真相和真理胜出,就必须建立筛选机制,让天平往事实一方倾斜。早期现代欧洲就曾出现过这种筛选机制的基础,后续也正是这些机制奠定了科学革命的基础。由科学革命扮演重要角色的筛选机制,是在联结了大学内外的学者与研究人员后形成的一个横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信息网络。科学革命要想加速步伐,科学家就必须相信远方同行发布的信息。

科学的自我修正机制之所以格外强大,是因为科学机构制度不仅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无知,还会积极揭露这些错误与无知。科学机构的聘任和晋升,遵守的原则是“不发表就淘汰”,而要发优秀的论文,必须揭露现有的理论的某种错误或发现一些前辈不知道的内容。

信息不必然导致民主。筛选机制、自我修正机制才是关键。科学的修正机制这一点上,国内任重道远。国内的科研机构似乎有不少人不做科研,专门在讲神话,这种筛选机制、修正机制建立不起来,科学精神就难以普及。

常见的误解是以为民主政体的一切决定都得诉诸多数表决。事实上,民主政体的做法是中央决策能免就免;唯有少量必须集中做的决定,才需要经过投票,反映多数人的意愿。另一个特征是,民主政体相信人人都可能犯错,因此虽然会赋予中央一些重大决策权,但同时也会保留一些挑战中央权威的强大机制。因此所谓独裁,就是单一中央信息枢纽决定一切,而所谓民主,则是有不同信息节点持续对话。

这个解读还是很有意思的,民主不是什么都表决,而是非必要不表决,尽量将自由选择权留给大家。独裁则是决定一切。

现代新近的信息技术出了催生大规模的民主,也催生了大规模的极权。两者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有着重大差异。民主制度鼓励信息有许多独立的流通渠道,不一定要经过某个中央枢纽,而且允许许多独立节点自行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极权制度则希望所有信息都通过中央枢纽,而不希望任何独立机构自行作出决策。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民主,朝鲜就是如此。

目前这种信息换信息的交易已经无所不在。每天都有数十亿人与科技巨头进行大量交易,旦因为几乎没有任何金钱流动,也就无法从银行账户看出端倪。我们从科技巨头那里得到信息,付出的代价也是信息。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财务信息换信息的模式,信息经济的成长其实是以牺牲货币经济为代价的,最后可能连货币的概念都会动摇。

不涉及金钱的信息交换,发展起来的信息经济实际是对传统经济的巨大冲击。大家没有用钱去做交易,但依然交换了价值,但传统的税务暂时用不上,这就是问题所在。

《战争论》提出一种合乎理性的模型来解释战争,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意味着战争不是情感的爆发,甚至不是一种军事现象,而是一种政治工具。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行动必须与背后的某种整体政治目标一致,否则就是完全不理性的行为。历史上有许多军事胜利最后却导致彻底的政治灾难,比如拿破仑。

这个角度看战争,不是输赢,而是政治的延续。这个意义上看,俄乌战争虽然未分胜负,但政治上已经失败了;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虽然最终灰溜溜撤兵了,政治上确是成功的。回到台海,贸然收复只是输赢问题,政治问题却非如此。

20世纪末,局势已经相当明朗,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与军国注意绝不是建立工业社会的理想方式。自由民主制虽然有种种缺陷,却仍然是更好的选择。自由民主制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拥有强大的自我修正机制们能够避免过度狂热,也保留了发现自身错误、改变行动方针的能力。由于我们无法预测新的计算机网络究竟会如何发展,如果想要避免21世界走向灾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民主的自我修正机制,让我们随时发现并修正各种错误。

人类社会已经尝试了各种体制,民主的自我修正才是最好的机制,虽然不完美,但已经是最优了。

正如奥威尔在《1984》中所解释的,极权信息网络常常都需要依赖双言巧语(double speak),例如一些极权国家的宪法会做出许多崇高的承诺,比如“人人均应享有思想及言论自由”等,但几乎都没有人会天真到相信这些承诺的字面意义,而计算机并不懂这样的双言巧语。

这就是政治上的常见骗术。

我们从历史学到的一个教训是,新信息技术的发明总是能促成重大的历史变革,因为信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编织新的网络,而不是呈现既有现实。虽然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来记录与传播的信息只是偶尔为真,常常是假,但总是能在越来越多的民众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

这就是AI的重要之处,今天的AI革命正在促成一场新的变革。

问题并不在于人类的本性,而在于人类的信息网络。由于人类的信息网络重秩序而轻真理,因此往往带来大量的力量,却没带来多少智慧。力量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使用得当,力量也能用来行善。随着网络越来越强大,自我修正机制也会越来越必要。

修正机制很要命。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