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买了的书,一直拖到今年,实际是这周才读完。这周读的还很快,几乎是一个倒时差的晚上就读了大半,剩下的也就两天读完了,厚厚一本750页的书。不得不说,芒格老爷子在过去的四十年前几乎一直反复就说了几件事,越是这样翻来覆去的反复说,读起来就越有意思、越能感受到其用心良苦和重要。照例做些摘录。
在巴菲特眼中,优秀管理者是这样的:你把他扔到一个偏僻小镇,不给他钱,他在这个小镇上诚实本分的经营,用不了多长时间,又发家致富了。巴菲特定义的优秀管理者与商学院的典型截然不同。
这可能才是优秀管理者的本质——解决企业成长、赚钱的问题。而不是其他,包括出身。
我们不知道如何复制过去的成功。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出手的时候很少,即便出手时,也是感到如履薄冰,对可能承受的风险感受到不安。我们根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真有这个能力,还何必辛苦地投资?
我们走到今天,靠的不是预测未来利率的高低,预测经济周期的变化,我们没有那种做预测的本事。在周期的交替更迭中,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是长期投资的一部分。我们始终把眼前所有的投资机会进行比较,力求找到当下最合理的投资逻辑,这才是重中之重。找到了最合理的投资逻辑之后,无论周期波动如何剧烈,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泰然自若,这就是我们的投资之道。我们不去做各种短期的预测,我们追求的额饰长期的良好结果。
未来无法预知、成功不可复制,所以投资才辛苦、才难做。第二段芒格关于投资之道的描述也很经典,忽视经济周期、作出最佳比较的结果,关注长期成功。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标准。标准有,但公式没有。最理想的公司,每年创造的现金高于净利润,能为所有者提供大量可自由支配的现金。
我们牢记凯恩斯的箴言,这也是沃伦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对于至关重要的信息,没有准确数字,我们会尽力估算,绝对不会只靠准确的部分信息做决定。
我们很早就明白了,一定要远离那种不能创造现金利润的公司。再给一家公司估值的时候,不区分利润的性质,不看是现金流润还是躺在地上的机器,直接结算肯定是不准确的。
很好的标准,一点都不复杂。
Sir William Osler一砖一瓦地建成了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信奉Thomas Carlyle的名言:与其为朦胧的未来而烦恼忧虑,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这同样是伯克希尔的经营哲学。
欢迎加入我们:每一天都追求比醒来的那一刻多增长一分智慧,每一天都追求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每一天都追求尽善尽美地完成所有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终将出人头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这是我的成功之道。人这一辈子,活到最后,配得上拥有什么,基本上就会拥有什么。想获得成功,你自己得配上才行。道理很简单。
这也基本上是我所认为的智慧:如果你能学会如何远离灾难,如果你能化解无法避免的痛苦吗你就领悟了佛陀的教诲,获得了人生的智慧。看透了苦难的根源,人就可以脱离苦海。
对当下最好的回复。
目前的IPO市场我们不会关注。当前的IPO热潮中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而且是明目张胆地造假。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而且没有任何顾忌。很多新股的招股书,读了我都觉得恶心,太恶心了,那感觉如同在下水道里淘金。1992,
没想到美国在30年前的IPO也是造假这么普遍。芒格老爷子一直看不上VC、PE和IPO,有道理的。
我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我能受得了波动,同时持有三只股票就够了。我是通过粗略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作为一个扑克玩家,我知道,赢的概率非常高的时候,要下重注。
要实现这个领先指数5个百分点的高难度目标,据我们所知,只有一个办法:减少投资决策的数量,不轻易出手;把握好大机会,出手就是下重注。
三只股票的重注,这才是投资上真正重要的东西。
毫无疑问,人类的大脑必须使用模型才能正常运作,大脑是使用比喻进行思考的,比喻也是模型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模型,工作效率最高,你把最基本的模型掌握熟练了,你的大脑就会比别人的大脑更好用。在科学上,也有少数几个公式,他们的分量最重、作用最大。同样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少数几个模型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只要理解并熟练掌握这几个最重要的模型,你的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多个模型的叠加效应,可能会非常巨大。同时使用多个模型,可以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复利效应、排列组合原理都是很基本的模型,在投资中,我们寻找可以长期保持高资本收益率的公司。就长期投资而言,最重要的因素绝对是资本收益率,还有价格是否合适。价格怎么看呢?一定要多和别的机会比较,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机会成本的选择。有智慧的人善于比较机会成本。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多元模型一直是芒格老爷子极度推荐的,也要好好总结一下了。
我们研究一家生意特别好的公司,我们会问一个问题:这家公司的好生意具有可持续性吗?我的方法是带着这个问题读年报,研究这家公司现在的生意这么好,主要源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将来是否可能发生变化。
方法论,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
加州的四大爱尔兰流氓,他们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矿Big Bonanza,还要一手赚采矿的钱,一手赚欺诈股东的钱,两头获利,这种人是资本家的败类。同一时代的洛克菲勒和范德比尔特则截然不同。在我看来,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资本家应当恪守道德规范,公平地对待股东,公司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洛克菲勒公司秉承正直诚信的商业文化,蓬勃发展了几十年,给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收益。公司文化很重要,如果整个社会的公司文化都跑偏了,资本主义制度就危险了。
企业家道德其实才是社会的底线。
所有成功的商业行为都来源于实践进化。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公司是可行的。作为投资者,有能力看透企业的实践进化,不愁在股市赚不到钱。
投资要找到自己的路,不要和别人比。和别人比是比不过来的,无论是做什么,都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泰格伍兹还经常输球呢。要想生活幸福、投资成功,一定要非常清楚,有些事坚决不能让它发生,例如过早死亡、婚姻不幸。很多事是大灾大难,必须离得远远的,才能幸福平安。
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我们现在变了,是因为我们掌握了一个新模型“狗鱼模型”,狗鱼非常凶猛,一群鳟鱼在池子里游弋,扔几条狗鱼进去,鳟鱼很快就被吃光了。有些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非常强大,对手根本无法企及,他们如同鳟鱼池里的狗鱼,必然在行业中所向披靡。伯克希尔投了几个高科技公司,,是因为我们通过模型思考高科技行业,得出了几个确定性非常高的预测。
看来这就是买入苹果的理由。
我还有个习惯,好解决的事情,我马上就办,否则事情越积越多。有的人拖拖拉拉,被一大推事情压着,什么都做不成。再遇到必须解决的难题时,我们的办法是和它死磕。软磨硬泡、死缠烂打,不解决不罢休。很多别人做的事情,我们不做,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去和难题死磕。
我就擅长做一件事,把事情想通、想透,深入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付诸行动。我没什么本事,就会做这一件事。
只和自己信任的人交往,不值得信任的人,离他们远远的。很多人不靠谱,有智慧的人要远离。最让我理解的是,很多人智商非常高,但是他们做出了非常愚蠢的事。
受人性的影响,将来货币不但会继续贬值,而且贬值的速度还会加快。总是为最快的情况做好准备,这是明智之举。
人的一生,九九八十一难,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一切都是一场空。无论你怎么拼搏,人生注定失败收场,悟出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什么是人生如梦。但是如果我们乐天知命,我们就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自己的价值。正是因为难,才有很多乐趣,才能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人生困难一个接一个,每个困难都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都是我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一个更理性的人,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这是每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我始终认为,改变不了的事,就不要太纠结了。牢骚满腹、怨天怨地是人生大忌。要把自己的预期降低,为了自己小小的愿望而努力,你会过的更幸福。
这段人生的理解太通透了。苦难、挑战和意义,甚至道德义务、降低预期、好好生活。
我有意识地培养这个习惯,甚至专门琢磨怎么否定自己。我一生追求理性,我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逆向思考。我反过来想,既考虑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也去想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既正着想,也反着想。
这点和此前的理解完全不同,故意反着想,想到最坏的——尽力避免他,就是解决方案。
旧的护城河不断消失,新的护城河不断形成,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我觉得应该先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学起,研究资本主义的原理和发展,然后再学习商业。
护城河的观点也是动态的,不要指望永远不变的护城河,要永不停歇。这就是商业。
持币观望,盼着有好机会的时候再投资,这样的事,在我整个的投资生涯中,我从来没做过。我从来都是在自己能找到的机会中,选择最好的去投资。
这点还是意外的,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原来并不是持币等机会,而是机会不够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显然芒格的更加积极——一直在行动,从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