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最推崇的中国籍投资人李录写的书,几年前出来时就简单读过后半部分,当时感觉不是很深刻,总觉的似乎经济保持高增长的假设没有什么特别的,自然而然的。这次在芒格推荐之后专门听了一期李录在光华演讲的视频后还是有一些跟深刻的收获。正好未来会考虑一定程度的进入二级市场,这个时间点上就十分合适了,有不少可以马上拿来用的见解。李录提出的文明3.0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现代化=科技进步+自由市场,对所谓的李约瑟问题也是个很好的解释。照例做些摘要。
当我接触到熵增定律时,一下子感受到对物质世界、对宇宙的绝望和孤寂。虽然世界庞大,看似无边无界,但是大总是能压倒小,能量一律从高到低流动,最终一切都会归于无序和死寂。宇宙的存在有意义吗?人是其中沧海一粟,我们的人生又有意义吗?这时候我接触到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本身不能解释意义,受科学方法影响的科学哲学却有可能。用科学方法理解世界、理解人与社会为我的思考打开了另一扇门。
李录是在大学期间就有了这段对意义的思考,还是比较深刻的。认识的宇宙的孤寂,才能看到科学哲学的价值、人的意义的价值。
冰川纪在历史上出现过40到50次,最严重的两次发生在19万年前和9万年前,这个时段在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在冰川纪最严重的时候,仅北冰洋的冰川就覆盖了北部欧洲、亚洲、美洲,地球变得很干燥,海平线比现在低300英尺。
冰川纪 vs 全球变暖,越来越相信这方面的人类干预其实没那么大影响,当然没必要自找灭亡,适当控制是必要的,却没必要把人类命运押注于此,还是要谋发展。
在塑造整个历史的过程中,人的动物本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叫莫里斯定律(Morris Theorem):“历史,就是懒惰、贪婪、又充满恐惧的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安全、有效的方式时创造的,而人类对此毫无意识。”但同时人也显示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一旦自然条件开始提供机会,他们很快就把自然资源条件转化成自己生存发展的巨大前进动力。
这个定律靠谱。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满足更高需求的过程。
人类就本性而言情感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对结果平等的追求使得人类文明的任何进步都会最终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提供机会平等制度的社会都会繁荣进步、长治久安。到目前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制度创新就是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自由市场经济,第二伟大的制度创新是以学问、学识、能力为基础来分配政治权力的科举考试制度。
机会平等目前是人类的理性共识,自由市场制度+科举制下的精英式管理创造了今天的文明。
3.0科技文明诞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大西洋经济的形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几乎无政府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自由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和以往文明、国家所诞生的经济体制都截然不同,因为私人资本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及有限政府的保障作用:保障私人财富、私人资本以及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这样的经济体之所以能在17世纪以后,在环大西洋周边形成,完全是历史的安排。
这个理解是有道理的,其他对李约瑟问题的解释都没这么彻底。西方发展起来其实有其偶然性,未必是中国本身的问题。这个无政府背景下的自由市场+保护需求,反过来有了对政府的需求。
现代化就是当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所产生的经济无限累进增长的现象。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企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实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去,反之闭关锁国就会导致相对落后。这就是3.0文明的铁律。20世纪的道路之争恰是对文明3.0铁律的反证。
快速的持续增长并非人类社会古以有之,反而只是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年的事情。这就是3.0的现代化,以自由市场为中心的持续增长。
英美宪政民主制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英美社会相对平缓地步入3.0文明,政府基本上不干预市场活动并在国际间推行自由贸易。相较于英美,欧洲大陆的政治演进要复杂曲折的多。
第二个可能的错误是在经济上走向民粹主义,政府对外资实施更多的干预和排斥,进行封闭的自力更生。虽然没有离开国际市场,但在原来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向民族主义倾斜。可以预见,这种选择尽管拖延了时间,但最终还是会让中国模式走上和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对决的道路,或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
民主制度也是服务于经济增长?这个角度的理解也是合理的,欧洲确实和英美还很不一致。民粹的风险希望我们能够避免吧。
资产管理行业需要谨记两条牢不可破的道德底线:第一,把对真知、智慧的追求当作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地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一旦你进入职场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跟屁股和脑袋的关系紧密相连,如果你思考不深,你很快就把自己的利益当作客户的利益,这是人的本性,谁也阻挡不了。第二,要真正建立起受托人责任的意识,如果你把客户的每一分钱都当作自己的父母节俭一生省下来让你打理的钱,你就开始能够理解什么叫受托人责任。
这两点蛮重要,特别是信托责任这件事,之前就十分看重,没想到居然如此关键。把真知、智慧的追求当作道德责任,也十分精辟!
大家已经明白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后,再去走回头路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中国离开全球共同市场的几率几乎为零。中国要改变市场经济规则几乎也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所以,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持续保持在全球市场里、持续进行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中国在经济上走基本的3.0文明的主航道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我们看到真正3.0文明的主道其实和政治、文化关系不大,而和自由市场经济及现代科技关系极大,这是真正的本质。这是很多投资人,尤其是西方投资人对中国的误解。
希望如此。我也这么认为,当下短期的曲折难掩未来长期的光明。
价值投资,有些人不太适合做,有些人则天生更适合。第一,他要比较独立,看重自己内心的判断尺度,而不太倚重别人的尺度。独立的人往往不受别人评价的影响,这是种天生的性格。而独立这个品性对投资人特别重要。第二,这个人确实能够做到相对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确实有些人能够把追求客观理性作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实践,这样的人就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第三,这个人既要极度有耐心,又要非常地果决,这是一个矛盾体。没有机会的时候,他可以很多很多年不出手,而一旦机会降临,又一下子变得非常果决,可以毫不犹豫地下重注。第四点,就是芒格先生为什么可以连续四五十年这么做,就是他对于商业有极度强烈的兴趣。这个兴趣实际上是他最主要的动力。这几个性格都不是特别的自然,但是这些性格合在一起,却可以让你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投资人。
十分独立、非常客观、十分耐心+果决、强烈兴趣。很多时候关键的不是这四点有没有,毕竟绝对没有其实也很难,所以反而关键的是其具体的程度,兴趣不能只是有,而是要有强烈兴趣才行。
我想强调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搞清楚自己是不是价值投资者的那一小群人。这一小群人有哪些特点呢?第一,你并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感到非常自在——这可不是人的本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依靠群体才得以生存的。我认为价值投资者的首要特点就是乐于成为少数派,这是一种天生的感觉,对于事情的判断不受别人意见的影响,而纯粹基于你的逻辑和证据。其实这是常识,“常识是最稀缺的商品”,大部分人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第二,你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成为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投资者。价值投资者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侦探甚至记者,要有探究万物运行原理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因为你认知越深,越有可能成为更好的投资者。所以你必须葆有对任何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这其中包括各行各业的生意、政治、技术、人性———基本上任何事物都可能影响到投资。这种求知若渴的态度会让你受益匪浅。当你的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许会偶然地获得灵光一现的洞见——这种洞见就是知识赐予你的良机,而其他人根本无缘获得。
少数派、学术型研究、广泛的兴趣。
只要我违背价值投资三条原则的任意一条,就会犯错。当我获得的信息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我就会犯错。当我以为自己获得了洞见但其实压根就不是洞见的时候,就会犯错。我也犯过很多错误。基本上我不愿沉浸在已经犯下的错误里。
只有真正投身公司的日常运营,你才能从公司的每个决定中观察到行业发展的特征和发生质变的节点。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投资有意思的地方。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犯错不可怕,但没必要陷入其中。参与运营、广泛学习还是能看到些真相。
基本上查理芒格对所有想法的态度只有这三种:行、不行、太难了。有些想法可以很快分辨出来是行还是不行,但如果确实是太难了,那就离开。最终你还是得集中精力在那些你愿意花时间、花心思研究的想法上,并且确保你比别人都懂得更多。
证券市场的一部分就是零和游戏,我对这部分无法产生共鸣。从本性上说,我对双赢的局面更感兴趣。我对寻找优质的公司更有吸引力了,这些公司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预测,并且有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公司文化。
芒格的选择十分富有智慧。
如何做出卖出的决定:第一,如果你犯了个错误,那就尽快出手,哪怕这是一个正确的错误。第二,股票的估值突然波动到了另一个极端,如果估值高到了疯狂的程度,我也会考虑卖掉。第三种要卖出的情况是你发现了更好的机会,说到底投资组合就是机会成本。
三种卖出的情况:犯了错、太高了、发现更好的机会。
在整个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自己愈发地觉得,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明,士大夫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如何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大学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价值系统在之后的儒家各派种得到了广泛的阐述。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内核,所谓家国情怀。
所谓的思想,其实就是思想自己在想自己,我们的行为归根到底是通过感情来控制的,并不以自己真正的意志为转移。人到底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佛学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就是冥修。在冥修过程中,人可以通过强化或弱化赏罚机制,有意识地切断一些从感觉到思维模块再到行动的传导机制,也就是说将自然选择所设计的大脑重新设计一遍,这就是文化进化和自然进化真正不同之处。
冥想,保持内心的宁静还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