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和老师合写了一本书,有点学术,但也和业界结合的还算可以。当时本科还没念完,不少时间还要实习工作,似乎还在准备毕业论文什么的。于是几乎一个国庆就把书稿搞完了,润色润色,还能过得去,匆匆就交差了。之后居然很快出版了,甚至销售量还不错,老师也几次给我稿酬,超出我的预期。但自己看着出版的书其实并不满意,主要是说心里话真不能算是自己写出来的,确实没有那么认真的对待,同时其当时要求的能力和水平也确实超过了自己当时的能力。不过,过去也就过去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制造点垃圾信息也算不上什么罪过,何况自己多少也算尽了力,再者还有稿酬拿,就这样吧。
一年前老师和出版社都给我打电话讨论这个书稿更新的事情,希望搞个第二版。当时貌似我还答应了,但大家催的不紧,实际没开工。后来再提的时候,我还专门推过几次。一方面,我不希望和上次一样过于马虎敷衍,不希望给这个社会制造任何我觉得意义不大的事情;另一方面,我想诚心地如果要写就要这次一定认真,一定是自己码字码出来的,算是对上次的补救,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新的交代,同时也是对着转眼已经逝去的六年的交代,于是真就要开工了。
考完CPA的时候开始动手,第一小章虽然字数不多,自己也搞了整整一天,查找各种资料和确认各类数据。写完的时候还是有些成就感的,毕竟每一句话和每一段文字都是自己多少推敲过的,好多了呢。不好的是这相当于完全重写了。本来还算oK,周一周二都这样进行着。昨天在收集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同行刚写了一本类似的书,买来一看,既高兴又担心,这可能也是此刻焦虑的来源。高兴的是,终于看到了一本高水平的书,对整个行业和领域而言是很有意义的,担心的是一来不少数据引用会比较一致,内容上恐怕自己会有不少重复,特别是和自己写作计划中的重复度其实是很高,想要超越或者保持这样的水平其实难度很大。毕竟人家水平确实更高,还花了三年时间在这一件事情上。
于是这几日的开动就很慢了。心里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也大概是首次影响。昨天和小白聊了聊这个话题,我想其实也无需悲观,只是需要调节下自己的情绪。毕竟自己还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至少让读者看到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的努力以及诚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也是自己对自己要求高了太多。能力所限,时间所限,所需要的不是高大全,而是小而精,把关键点、重点的地方抓住,深入一些,未必就不好;同时有了新书供自己参考,也是一件幸事。大不了就比别人差一些,哪又如何?重要的不正是自己确实尽力了,努力了,能够首先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吗?何况,在最终的结果为呈现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