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飞上海,没想到在航班上就把这本书读完了。通俗易懂,却很重要和关键。特别是稻盛和夫这样伟大的管理者,能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总结出来,越是看起来简单,实际就越重要。按惯例,做些摘要。
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练灵魂,能不能把“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稻盛和夫的“心之多重结构”理论耐人寻味。心从里到外,由真我、灵魂、本能、感性、理性这五层构成。核心是真我,真我就是真善美,包括坦诚心、上进心、谦虚心、反省心、感谢心、知足心、利他心、乐观心、勇猛心等等。
非常有趣的总结,我们总以为:理性+感性就是人的全部了,却只是最外部的两层,向内还有本能、灵魂、真我,这些更加令人深思的东西。
稻盛和夫总结出提高心性的“六项精进”:(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优秀的修行。(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大善似无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恶,真正利他才是修行。(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非常好的建议,值得反复比照自省。
宇宙观 :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意志,因此宇宙的本质就是利他。人类整体和个体作为宇宙的产物,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宇宙的利他意志,是否顺应宇宙推动一切事物向更好方向进化发展的潮流很重要,如果符合,个人的人生就会幸福美好,组织的未来就会基业长青,人类的文明就是繁荣昌盛。
宇宙观之二是宇宙中还存在一种保持和谐的力量。如果所有的事物只有成长发展,就会出现太过庞大的事物,使整体的平衡无法维持。如果事物太过庞大,就会在保持和谐这一力量下走向崩溃,这就是宇宙存在的法则。
利他成长+和谐,两大宇宙观。既要发展,又要和谐。要利他,但不能太大。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心灵是关键。
如果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恶的,无论多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
凡事依据“让对方受益”这一基准所做的判断,都获得了成功。
不与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
利他,善意,不和心术不正的人交往。
灾难降临之际,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一点批评就能消业,必须庆祝一番啊。
“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这时候命运之门就会开始。
不管面对多么苦难的目标,都能最大限度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力量。愿力。
有时候正因我们坚持贯彻正道,我们反而会遭受困厄。西乡隆盛说过“行正道者必遇困厄。无论立何等艰难之地,无论事之成败,身之生死,志不消移也。”。
坏事当好事。消“业”就是个不错的解释视角。
用位于灵魂核心的真我来做判断。在判断事物时,基于“本能”做出的判断,得失就成为基准;依据“感性”做出的判断,及时一时行得通,也不一定带来好结果;基于“理性”做出的判断,虽然思路清晰、逻辑通畅,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并不具备对事物做出决断的功能。越是人生中重要的局面,越是决定公司走向的关键判断,就越是需要发自基于“真我”的灵魂。就是要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准做出的判断。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判断要来自于真我和灵魂,而不是本能、感性、理性。这便是投资的难度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