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渐行渐远的红利》

彭文生先生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展望的一本书,个人以为切中要害,读时折角以标记。周末时光正好简要摘录一二。

(经济增长)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从供给端看,决定经济的供给能力的单个方面——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残差),短期内的变化都不到。劳动力数量增长取决于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较为缓慢;每年的资本的增长相对于存量的变动也并不大,除非长时间的积累。但需求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的波动在短期内要大很多。

自注:出口受制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升值;投资受制于政府冲动,特别是四万亿不管用以后,再刺激的难度将增大,因此消费是唯一的寄托了。单马再快,也难敌三马一起吧,未来堪忧。

总体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会增加总和生育率。但出生率的增加意味着社会抚养率的上升将比预期的快,也就是说,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20年内)加快人口红利消退的速度。

自注:20年,已经是我们的最好事业时光了,以前觉得放松是好事,可对我们这代还真未必啊。

结合人口结构变化对资产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和货币信用周期的内在动力,发达国家过去30年中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增加,金融危机频率增加。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结构25-34岁的人口消费性住房需求和35-64岁的投资性住房需求,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长期影响力量。在生产者/消费者比例超过100后的大约20年内,日本和美国房地产都经历了一轮大的泡沫和其最终破灭。

自注:中国在97年左右生产者/消费者比例超过100,以20年计算为2017年,但目测目前实际房地产价格已经在顶部运行了,并且危机重重。我想,错过地产泡沫的上升时期是我们的出生时间决定的,但下跌时期一定要毫发无损,也要抓住这个机遇。

和其他年龄投资者相比,35-54岁的人群最有储蓄能力,而且风险偏好最高,是股票的主要投资者。股市估值的顶点和这部分投资者比例的顶点基本吻合。

人口红利对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通过资产价格和货币信用周期的变动,可能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人口红利的结束和消退的形影不仅仅是劳动力供应趋于紧张,更重要的可能是对于资产泡沫及信用周期的冲击,而且其表现形式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种人口结构变化是缓慢的过程,所以对经济的影响是渐进的观点是危险的。

自注:还可以把未来的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说的更委婉一些吗?

我们可能处在中国版的“大缓和”时期,重要特征就是增长和通胀波动的大幅降低。就像发达国家所经历的,过度稳定的短期增长可能积累长期的结构性风险。

人口结构变化和政策改革将促进中国制造和中国投资向中国消费转型,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国际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贸易顺差将减少,甚至转为逆差,从资本输出国转为资本输入国。从行业角度看,消费时代将利好服务类消费,尤其是文教娱乐,金融保险,住房医疗等行业。

有一些迹象显示我国面临货币信用周期的拐点,但转变的速度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显示拐点的迹象包括经济增长放缓,贸易顺差和GDP比例持续下降,外汇占款增量下降,M2增速下降。

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变化和发展,部分取决于内部政策的应对,部分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眼前形势为例,国际货币环境异常宽松,新兴市场可能仍然面临资本流入压力,可以缓解内部储蓄率下降带来的资金紧缩压力。未来几年需要关注的风险则是:一旦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开始紧缩货币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资金可能会有重大冲击,对我过货币信用环境产生紧缩的压力。

第三种可能是,过去的货币供给已经体现在整个社会的资产配置上,与资产负债表和社会信用的扩张以及资产价格的上升联系到一起,资产配置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脆弱的。如果政策过紧,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人们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紧缩和去杠杆压力,带来经济增长下行,通胀下行。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体系信贷扩张能力受损,甚至会有通缩的压力。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就面临这样的状况。

自注:6月末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突然紧张可能与此有关。政策的继续紧张可能难以改变,否则难谈改革。银行理财的爆表,信托的刚兑在加深人们的不信任的同时可能会引发风险偏好大幅下降,这也是最需要担心的事情。

房价大幅下跌会造成部分房地产企业破产,以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违约概率加大,银行坏账增加,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我们认为现阶段,房地产价格大幅度回调,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冲击资本充足率,但导致信心崩溃的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银行业的最大股东是政府。但实际上,我们的回旋余地在缩小,现在不忍受房地产调整的短期痛苦,累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大,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到最后不可控的时候,就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目前的稳定性(政府信用和对银行的控制)是以效率牺牲为代价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在促进效率提升的同事,金融体系受市场机制制约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房地产风险继续累积,最终的结果可能非常严重,房价泡沫的破灭如果和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丧失联系在一起,将对实体经济带来持续的、深度的冲击。

自注:危机也包含机会,时刻准备着,做空房地产港股,质量较差的银行股。目前的改革,正是在加速危机的爆发。可控的危机是妄想,人性不可控。

一般而言,汇率下跌预期具有自证性的反向泡沫效应,一旦预期形成,将导致资本流出,而资本流出又助推汇率下跌,导致预期的自我实现,并进一步带来贬值和资本外逃,整个过程将呈螺旋式发展。而资本外逃又往往与非政府部门风险偏好降低,变卖资产相联系。

自注:高盛清盘工行,HSBC清盘平安一定要类似的考虑。如果十年前他们把握住了机会,现在一定是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风险。资本外逃已经成为一个简单的事实——企业家、官员开始,普通人也在移民,只是大众没什么机会罢了。如果没有永远的升值,那么减持人民币,持有美元,五年内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十年。高增长的态势改变,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如影随形。在经历一次大洗劫之后,才可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调整币种,调整流动性,等待危机的爆发,进场做空,而后抄底,奠定未来十年之基。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