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OUT NATIONS: In Search of the Next Economic Miracle, by Ruchir Sharma
很难的的一本书,从投资的角度,几乎可以说系统地讲述了新兴经济体过去的故事以及未来的可能。对于自己未来投资生涯而言,是值得长期关注和思考的事情。投资的成败,90%在于资产配置,而不同市场间的配置对于大资金管理而言特别重要。特别巧合的是,此次泰国之行中读完了全书,在机场还有幸看到了其英文版,同时有意思的是泰国正是其语言的下一个爆发的国家,而自己的回答目前还倾向于NO。或许,未来三年,时间能证明对错,当然自己也还要继续思考下去。
对自己而言,简单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新兴经济体重新认识,特别是其过去造成的泡沫的故事,以警惕中国的未来可能性之一;二是重新认识经济增长的困难,没有从天而降的理所当然的高增长,增长的困难远大于自己的已知,毕竟在自己的世界中,高增长似乎是中国可以长期延续的事情,实则未必;三是对于投资实践的启示和反应,如果书只是读完就完了,无异于常人,对自己更有意义的是需要即刻开始关注相应的几大市场,建立ETF的指数跟踪投资体系,以捕捉未来的全球增长,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理解和洞察力。
摘录其中的一些语句如下。
预测的传统规则是尽可能多的预测,然后只公布蒙对的那部分;新规则则是对遥远未来的预测,这样就没人会知道你预测错了。超长期观点启发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最具影响力的预测。
日本、台湾和韩国在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即4000美元水平之上时,其发展速度从9-10%降到5-6%。这是经济发展史上极为成功的案例,代表了最好的情形。这三个案例中,经济放缓的主要警示是所谓的“结构性膨胀”,即度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出口竞争力下降。中国在2010年突破了4000美元,同时工资的问题可能正变得比那几个国家更为突出。但很多人认为,中国能以两位数的增速轻松跨越这一障碍。同时,西方投资者对美国和欧洲的活力丧失了信心,有点绝望第转向了东方和南方。这种“宏观狂热”——沉迷于全球宏观趋势——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在评估任何特定的资产类别时,所需的只是对世界经济大势的了解。
这得确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很可能的情形是:我们高估了中国,新兴市场,而低估了美国和欧洲。换言之,正是投资美国和欧洲的时候,和从信心市场逃顶的时候。正视刘易斯拐点的话,确实中国前景不乐观。大多数人在盲目乐观的时候,包括自己对高盛金砖四国的看法,是需要有人略冷静些思考,看看正在发生的。
体制中不存在魔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引发了关于何种政治体制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激烈讨论。但起作用的不是政治体制,而是体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政治体制的领导人是否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要素。
这可能与国内维稳的思路一致。稳定性确实意义重大,但也是需要基础的,比如政体的合法性,以及贫富不太悬殊或者悬殊而闭塞的社会环境。但当下必需承认是非常复杂的,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在不断被挑战,之前维系在经济成功基础上,而今一旦经济增长放缓,合法性减少一大半,加上腐败问题,怕是积重难返了。稳定是自己最需要担心的事情,如果真能再稳定十年、二十年,即便缓慢发展,对于中国而言,都不是坏事。市场会自己调整出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来,我想。但看着当下的政治斗争倾向,确实非常担心。
消失的消费者。由于确信中国将从出口导向型转向消费型,市场对于中国繁荣的信心的一维持。但这种信心建立在一种错觉之上,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目前的消费受到了刻意的压制。实际上,中国消费并未受压制,过去30年,消费增速9%,已经最快了,比日本还要快一个点。认为缺乏消费的观点,漠视了广为接受且广为人知的消费繁荣的证据——看看遍地的商场和零售商把。 中国消费比重不高,是因为投资增长更快。
这是个更可怕的观察。对于消费低的唯一依据实际是我们的比重中投资占六成,实际的消费并不低——特别是我们这代人。同国外的家庭相比,无论是大件的汽车、家电还是小件的服装、饮食、旅游,我们的消费能力都过之,我们是最浪费也是最能消费的民族,不是吗。不是消费低,而是投资畸形地高。当将来投资增速下来时,不是消费上去,而是个数字游戏,但实际没什么变化。可怕的便是——投资一结束,出口靠不上,消费不增长——一切都是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标准模式。
印度股市由于其深度和多样性,与全球新兴市场股市的联动最为密切。印度股市有5000家上市企业,外国人投资了其中的1000多家,其中150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此外的其他新兴市场股市中上市企业行业大都单一,俄罗斯是石油,台湾是科技代工。
印度与陷入混乱和迷茫的现代巴西有更多共同点,印度和巴西都是“高语境”社会。高语境用来描述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中人们富有情趣,喜欢热闹,轻易许诺但未必兑现,没什么时间观念。这些社会倾向于以家庭为中心,人和人很密切,很亲近,很多内容语境上就被理解了,表达是花哨含混的。低语境是指欧美等国,以个体为中心,介意隐私和时间观念。人们常四处奔波,关系短暂,依赖简单、坦率的沟通。
印度在70年代的“紧急状态”期间,最富争议的是由英迪拉儿子桑贾伊领导的绝育手术运动,要求每个政府雇员至少找两个已经生了两个以上小孩的男性,对其强制实施绝育手术,然后政府免费提供收音机。“他一定有台新的收音机”成了笑话。
印度的股市可以看看好公司,毕竟足够大,也足够典型。高语境的文化,实际是亚洲的问题,中国也属此类,略好一些了。
政府开支占GDP的20%,巴西曾是经济美德的一个典范。但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推升价格,巴西迷失了方向,屈服于民粹主义者试图确保舒适生活方式的呼吁:88年巴西宪法确保了免费医疗和免费大学教育,由于最低工资过高,三个工人中只有一个可以享受免费服务。因此,巴西很早就把福利社会推进到了一个他无法负担的水平。为了维持庞大开支,大幅提高税收,税负为GDP的38%,与挪威法国接近。一个贫穷国家中个人和企业受着沉重的税负,相关行业也不会朝着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巴西石油公司市值08年为3000亿美元,超过了土耳其的整个股市市值2000亿美元。大宗商品牛市推高了雷亚尔的价值,出口收到巨大负面影响。汇率贬值、低利率和资本流入三者难以兼得。
寡头文化的墨西哥,10大家族占了股市市值的1/3以上。墨西哥的寡头文化正在创造一种能够自我永续的不平等。
印尼的银行和企业有一种大多数新兴市场不常见的精神。大企业集团萨利姆、瑞迪、巴克里都进行了高度多元化。“有效腐败”,拿钱真办事儿的做法。
90年代的巅峰,泰国的6000万人口曾是奔驰、沃尔沃卡车和高级威士忌等奢侈品的世界顶级消费者,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1世纪,泰国的消费急剧萎缩。
韩国具备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的罕见能力,,让其自成一派。韩国和台湾是连续50年经济增速高于5%的两个经济体。
看好韩国,虽然不喜欢他们,但能接日本班的,似乎唯有韩国了。
南非尤其受到荷兰病的困扰,当黄金和铂的价格上涨时,就会推动货币升值,破坏本地制造业的竞争力。南非工会要求在黄金价格上涨时,哦那个会站求占有更大份额的利润。因此,当黄金上涨时,南非的货币和工资将会上升,公司收到损害,过去10年,黄金涨了6倍,但南非主要黄金公司股价时下降的。
几十年来南非一直拒绝和其他非洲国家合作。新兴市场发展以后,90年代开始南非开始关注中国印度俄罗斯,但依然没有非洲。但过去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南非正在寻在自家后院的机会,积极地向赞比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等南部非洲国家大举扩张,然后沿着非洲大陆向被直抵尼日利亚和坦桑你呀。
非洲的机会一定是未来的主题。战乱之后必陆续走向建设和和平,关注南非指数、公司,抓住非洲机会。
第四世界的机会。目前有10亿人口,占世界的12%,但GDP仅占5%,吸引了全球投资的0.5%。
柬埔寨11年7月开设股市;老挝11年初开放了股市,两家上市公司,市值26.5万美元;蒙古股市市值10亿美元;乌克兰上市公司500家,因为08年起其政策规定银行和100以上股东的企业都必须公众发行股票;08年危机高潮时,尼日利亚宣称技术鼓掌关闭股市几天,之后下跌76%。
安哥拉,非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经济规模1000亿美元,但还没有交易所。
复兴俱乐部:斯里兰卡,09年内战结束,政府军获胜,和平之后第一年增速10%。印度信实集团已经购买了其西岸开采石油的权利。乌干达、莫桑比克和伊拉克的例子表明,一国可能从战争中强势反弹。
非洲四大经济体,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在1.7万亿美元的非洲市场中占了1万亿美元。
手机银行的成功让人们能够进入现代金融世界,而无需成立任何一家银行。电子钱包M-Pesa,肯尼人可以手机支付出租车费,而这项服务西方还不存在。非洲有机会从过去中学习,跳跃者进入未来。
非洲耕地面积占世界的60%, 现在只耕种了其中的1/3。
看好斯里兰卡的复兴,政府军获胜的优势不知是否能看到。同样看好非洲的后发优势,看好手机银行带来的变革。
什么都不曾失去,什么也都没有被创造出来,一切都已改变而已。是转变,不是灾难。
98年金融危机之前,泰国马来西亚等中国制造业国家在新兴市场中占三成,引发了全球贲溃的警告;到崩溃并未发生,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萎缩到全球的5%,被中国和巴西取代,二者占了三成。
谁是未来10年脱颖而出的国家能?
- 2-2.5万美元组:捷克、韩国,增速3%
- 1-1.5万美元组:土耳其、波兰,增速4-5%
- 0.5-1万美元组:泰国
- 低于5000美元: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尼日利亚、东非
很有意思的结论:非洲和斯里兰卡无疑;欧洲下的土耳其捷克无疑;亚洲的韩国、印尼等无疑。唯一的问题是过去的金砖国家了。
风水轮流转,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