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是一年前读过的书,当时未来得及做些笔记,再次翻起来依然受益匪浅。人生很大程度就是欲望和能力的妥协,并且往往总是能力有限但欲望过多,于是就自然而然地陷入无穷的忙碌。精要主义就是针对这一困境做减法的方法,集中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尽自己全力做成,之后再赶赴下一使命。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只有极少量的事物具有非凡的价值,这是我们无法挣脱的事实。几乎所有事物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精要的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这个世界上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我们不是要找过多好的事情去做,而是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重要的事情、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时间。
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精要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将之视为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人及力量。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别的人就会插手替我们作出选择。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重要少数法则/The Law of the Vital Few”, 人们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当中一个微笑的部分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根据幂次定律,某种努力与其他努力相比,确实会使成果呈指数级增长。精要主义者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并不重要的多数。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试图躲避现实中的取舍抉择,但我们无处可逃。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在关键的战略性领域,作出理智、慎重的权衡取舍。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没有伟大的孤独,一切严肃的事情都无法做成。我们需要逃离的空间,以便从不重要的多数中分离出重要的少数。In order to focus, we need to escape to focus。最重要的就是一旦要思考什么,就持续的思考,也就是排除一切杂念或者几乎排除一切杂念的思考。世界变得越喧嚣,我们就怨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Jeff Weiner每天都从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他发现这是最具价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将之视为黄金法则,保证自己能主宰自己的一天。不管是每天花两个小时还是5分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退出。退一步看清局势。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精要主义者都是出色的观察家和优秀的听众。他们深知,取舍的现实意味着不可能关注一切,因此他们会特别留意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录者,同时每隔3个月,花一小时读一读这段时间里自己的日记条目,关注更宏大的图景或趋势,要扑捉标题,寻找每天每周自己生活中的导语。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捕捉不正常与不寻常,让自己站在故事中所有角色的位置上,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理由和立场;明确问题,找出推诿和逃避的怪圈。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人类思维领域的重大发现都出现在游戏时刻,大脑爱玩游戏,爱因斯坦的思维实验就是很好的例子。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睡足8小时。投资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一个短暂的深度睡眠有助于我们建立多种新的联系,去更好地探索世界。比尔盖茨说他人生中的每一次严重失误都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自此以后,努力保证每晚8小时睡眠。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90%法则,在评估每一个选项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低于90%,那就自动把评分将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如果我们的选择过于宽泛,选项就会太多,因此对选项的价值进行评分,能让我们更加自觉、更有逻辑、更加理性地作出选择,而是听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或受情绪支配。三条最低标准+三条极端标准,一旦一个机会不能同时满足最低标准,答案很显然就是No,但是如果它不满足3条极端标准中的2条,答案依然是No。放弃不错,等待最好。
目标,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人们一旦都团队目标及自身角色缺乏明确的认识,就会感到困惑不解、压力重重、灰心失意;相反,当它们有较高程度的明确性时,就会积极振作起来。精要目标,重在实质而不是形式,既鼓舞人心又明确具体,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如果操作正确,一个精要目标是一个可以以一当千的决定。
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德鲁克坚信,因为说不,所以高效。从长远来来,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欢重要的多。生产力是不做任何帮助别人的工作,而是把自己全部的时间花在上帝安排我们自己去做的事情上,并且把它做好。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禀赋效应,我们总是低估自己没有的东西,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进而舍不得放弃拥有的东西,所以要假装你还不曾拥有来重新决策;不要害怕错过,这是心理陷阱;不要随意承诺,先停顿,再说话。
编辑,看不见的艺术。删减,自律地抛弃那些好选项;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
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不要剥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界限,就没有自由;找到自己的坏事者;制定社会契约。
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留一个缓冲,我们就可以减少执行必要任务时的阻力。做完善的准备;比预计时间多留50%;做好5个问题的情景规划:这个任务面临的风险是什么,最糟糕的情形是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财务方面造成什么影响;怎么最优投资以降低风险并增强应变能力;
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弄清核心目标、锁定障碍、扫除障碍。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进步,小胜的价值。成就和对成就的认可,是人类行为的两大主要内在驱动力。在所有有助于提升工作情绪、动机和认知的激励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取得有意义的进步。真正做好重要的事情,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做好最低可行性准备,直观地嘉奖进步。
心流,常规/习惯造就天才。一天的常规活动遵循一个原则:先攻克最难的事情。彻底检修你的习惯触发器;创造新的触发器和习惯;先啃最难的骨头;建立混合型习惯;城规陋习各个击破。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事物。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当下并把未来剔除出去;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凯罗斯时刻,冥想/正念帮助我们回到并安住在当下。每一次你回到当下,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幸福处境,幸福就来了。主义每一天里属于你的凯洛斯时刻,把他们写在日记里。
存在,设计你的精要人生。
更为重要的是,精要领导者的提出。
- 思维模式:更少,但更好
- 人才:对人才的挑剔近乎荒谬,淘汰拖后腿的人
- 战略:明确回答如果只能做一件事,那是哪件;
- 授权:高度关注团队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贡献目标
- 沟通:为弄清重要事情而仔细聆听
- 问题:与员工共同检查,逐步了解它是否可以排除障碍,实现一些小小进展
- 结果:团队步调一致,攻坚克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