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思维导论》2007

非常棒的书,配得上所谓1975年问世之后畅销20年的说法。系统化思维和复杂性研究有点类似,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非常实用和有效。可惜这次读的有点不够细致,有时间再细细读读。先简单做作记录。

中数定律。对于介于小数和大数之间的系统,两种经典方法都有致命缺陷。于是结合两个定律得到了第三个定律:中数定律,即对于中数系统,可以预计它与任何理论或多或少都存在很大的波动、不规则性或偏差。转换成日常经验,中数定律就成了墨菲定律:凡事可能发生的,都会发生。

这是对大数定律和统计力学的有意思补充,更接近生活。

任何一般定律必须至少适用于两种具体情况。但正如过度胆大会导致过度一般化,过于胆小则会导致一般化不足。任何一般定律至少应该有两种例外情形。或者用否定形式来强调,如果你从来没说错,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说。

这其实是高知人群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有点知识就追求绝对争取或者刻意寻找别人的错误,试图以严格科学的方法来参与讨论。这其实在生活上是错误的,反而要是给允许两种例外存在还能承认定律的合理性,就是大智慧了。

人们可以写出或说出完全正确但却没有任何意义的语句。如果我们研究一些毫无意义的语句,就能更好地理解怎样说才有意义,因为例外不会证明规律,却教会我们如何理解规律。

接触了太多无意义的语句,空话、套话,误人误事。例外不会证明规律,所以如果不是科学研究,重点别用在探讨例外上。例外在科学研究上也是用来发现新规律的,而不是用来打嘴仗。

眼脑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脑力可以弥补观察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观察也可以补充脑力的不足。

实用的方案,要眼脑结合,要专心,平衡才能有像样收获。

如果我们记忆力有限,那么讲一个系统分解成几个互不相干的子系统,能让我们更好地预测系统的行为。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实际上科学的存在正式人类大脑能力有限的最好证明。

通过分解这种科学的方法可以让运算量降低数量级,给大脑更多空间。

科学的隐喻:为了应付不熟悉、复杂的现象,我们试图:(1)获得“全面”的观点,足够广泛,包括我们感兴趣的所有现象,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惊讶;(2)获得“最小”的观点,揉合不必区分的状态,这样就不会让观察负担过重;(3)获得“独立”的观点,将观察的状态分解成不想干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减少对脑力的要求。

有意思,最好的选择还是独立的观点。

不变法则:对于任意给定的性质,都存在一些保持它不变的转换和一些改变它的转换。

要理解变化,只有通过观察什么保持不变。要理解恒久,只有通过观察什么发生了转换。

要观察不变来理解变化,有点意思。投资逻辑上看,投资的大增值背后要看不变的东西在哪里,价值投资就是其中的不变之一。

数到三法则:如果想不出三种滥用某种工具的方法,你就不懂如何使用它。

道理简单而深刻。滥用其实是掌握边界。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