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仁、立华以及立青都是大好青年,为了各自的理想,在各自所谓的正道上执着地走着,越来越远,越来越沧桑。这便是人生。
虽然身处在国共争雄的二十年宏大背景,我一直都没有觉得这是一部刻意去描述党派的东西,倒是着三个儿女身上的人性在此期间表达的淋漓精致,于是这其实是一部描述三个有志青年的故事。
世上本无完美的东西,包括理想。尤其是当自己要为理想有所选择和牺牲的时候,时间越长,就会发现自己的追求越不纯粹,理想越不完美,但此时调转船头已经来不及了,或者即便调转一下船头又能如何?我们本都生在一个没有完美的世界里,船头怎么再转都不会改变这一现实,于是倒不如就此随风而去,对和错对于单个人而言其实并没那么明显。
电视剧刻意描述了立青在三个有为青年之中似乎更有有为,立青所选的共党才是正道,但实际并非如此。且不说立青所在的共产党时代,正是纯粹、轰轰烈烈的上升时代,日本入侵的出现才使得党抓住这一机遇发展壮大起来;其实国名党,孙中山在世的时候不也有如此辉煌和轰轰烈烈的二十年么?立仁就是在这个时代结束的末端才加入的。 碰巧的一战、二战此时发生,否则我党壮大的历史机遇将难以寻觅。没有这样的历史机遇,蒋也不会这么快就犯下弥天大错,把如鸡的江山丢的只剩下半条鸡腿。在退一步,若不是这样的机遇,恐怕立青才是唯一不走正道的人,立仁、立华才是正道之举。片尾的时候,似乎立青才是唯一的赢家,立仁逃去了台湾,立华飘摇到了香港,均比不上立青的耀武扬威。但如果把时间再往前二十年,我想立青也会变的沧桑郁闷起来:我们的党也能够搞出来大革命,也能把内部搞得一团糟。如果再往前走上二十年或者四十年,立青和立仁的见面可能就要开始谈统一了,真正九九归一的开始。于是,如果稍微能够抛开所谓的国共背景来看着三个人的话,他们都走在正道上,为理想而战,前途未知。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队伍,有的队伍飞黄腾达,有的队伍逐渐衰败,于是个人的命运也就在这大起伏中起起伏伏。可能真的结局是,理想,谁也未能实现当初所理想的,现实多少实现了后来所想的非理想的,于是不沧桑才怪呢。
转眼就要学校里滚蛋了,以前的理想的东西已经很长时间未能触碰了。剩下面前的,都是现实的要命的东西,搬家/家务等数不清的各类事情,不能拖拉,不能迟疑。偶尔静夜里想想当初的理想,也只能要么感叹下当初的幼稚,要么再把实现的希望沿着时间轴往后推啊推。这个世上很少有位完美的东东,即便有,也难以长期持续存在。于是,大多数的时候其实无所谓是否正道,反正都是一样的沧桑了,只要大致的方向不会有大错,执着前行,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