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稀疏疏两周年的时候,超哥召集聚会,于是几乎在北京的都去了,四十余人浩浩荡荡,可惜桌子不是足够大,只得分开坐。喝酒的人也都寥寥,于是菜一过半,大家便开始窜作为聊天。尚未尽兴,便要散场了。
几乎一半的人都身处四大行总行部门,于是见面的笑称便是总行领导,聊得最多的除了八卦新闻,便是如何流窜于部委各大食堂。不过略显吃惊的还是三四成的人已经步入婚姻殿堂了,其中领先的部分已经孕育出了可喜的小生命。余下的三四成也即将在可见的一年左右步入围城,留有部分单身的,具体是真单身还是开展着轰轰烈烈的地下工作尚未可知。
婚嫁的年龄,尽早解决个人问题,齐心合力MOVE ON,其实是好事。人生这一阶段既然不可逾越,其实越快越好,似乎这样也才能切合北京的节奏。早些年念本科的时候,还一根筋地觉着成家立业,还是要先立业为好。一切未变,过了几年,便又变了,难怪说人生无常,果不其然。
席间也有颇为惊讶的消息。同学考取了院里的博士,虽说是全日制,实质还是在职学位。心里有点犯痒痒,甚至觉得眼前似乎一亮,希望来了。
最近颇有些怀念学校生活的味道。原因种种,但不外乎工作境况的不满意以及对理想的迷茫。人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想到得便是看能否有机会再来一次,或者给我一段清静的日子让我思考透人生。学校念书,大都是此类的归途。自己也会如此。但实则这依然是在逃避,幻想着学校是一方净土。再来一次又如何?工作也大抵是围城一般,总有些需要自己独自承担的东西,承担的越多,便越是人生财富的历练;人生更是思考不透的东西,若能思考透,人生便索然无味了。
其实境况的好坏,是冷暖自知。有时候预感到危机来了,或者看到别人的种种,便觉得境况不好,更多的是心里感受,并非实际如此;而人生的困惑,也便是由此开始,看得东西越多,想法越多,欲望越多,和现实的差距越大,不满意的状态便被瞄准,进而分析为什么会如此,陷入死的逻辑循环。今天的种种,好也罢,坏也罢,固然有客观上可能一招之失的原因,却也有日益之中自己不努力,不进去,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战斗是最快乐的状态,而放弃战斗,仅是最机械的工作着,快乐不可言,状态亦自差。
和小白提起博士打算的时候,小白问是不是你真想要得,是不是你真喜欢的。我难以作答,心里也有一丝喜欢和想要,但原因之根本,实际是逃避。眼下来看,似乎真正重要的,永远是把手上的事情做的无限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