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工作的原因,总是喜欢关注公司创始早期的故事,之于上市之后的,总觉得一切似乎都很应该,虽然也经历了许多的九死一生。自己读书的习惯是,读到有意思的地方会把这页的右上角折一下,以便读完后翻回来写读后感,但今天才发现整个后半本腾讯传,自己只有一个折页,而这个折页讨论的还是KK的话题:灰度法则。
在互联网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
KK对于谁会消灭腾讯的这一回答看似很完美。但看看腾讯消灭掉的那些公司,似乎完全相反,腾讯从头到尾都是他们名单上的头号大敌。这样的问题,或许只有对当下最强者才适用,否则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就是每天需要面对的劲敌。
也许是受kk的启发,马化腾一直在内部倡导生态型组织,宣扬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来领导这家越来越庞大的巨型公司。之后系统提出了“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进化论来指导企业管理还是值得玩味的一件事。近年来,生态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国内大企业的战略,无论是小米的生态链,乐视的生态化反,还是百度、腾讯的生态,都在一致诉说着无数家机构合作形成的生态稳定性。生态构建不易,但壁垒颇高。
任正非在《管理的灰度》一文中提出:一个企业的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度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马化腾的七个维度描述也很值得思考,他提出了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具体可参见其详细文章。有点类似于雷老板所提的专注、口碑、机制、快的七字诀。这样思考性的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