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孙正义应该是蛮难的,虽然并不是他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危机。愿景基金的多个核心项目出了问题,留下了不少烂摊子。但我还是对他蛮有信心,相信这样的事情他有过经历和感受,今年并不比那些那经历的更困难时刻难更多。于是认真读起来这本自传,收获还是蛮大的。
人和人的本质差异,很多时候并不是细节,而是在非常宏大的方面。显而易见。
按惯例还是做些摘抄。
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IoT)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范式转移。物联网的战场需要大家的力量,我尊敬ARM,并不打算改变大家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
这是孙正义收购ARM后的第一次员工讲话。IoT这件事我们也差不多2015年就开始讲,但真正重要的不是你什么时间开始说,而是你究竟有多么相信这个判断。以及为这个判断敢于进行多大的投入。
孙先生的商业模式都有一个思路,那就是要构建垄断体。孙正义非常喜欢“平台商”这个词,或许可以称之为“掌控游戏规则的公司”。用孙正义的话说就是“以某个时间点或市场份额为起点的收益递增的商业模式”,即销售额或利润要像二次函数那样指数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成为仁木所说的垄断性的存在。
重要的是,要在“某个时间点”到来之前把未来的平台商据为己有。
平台、收益递增、垄断,据为己有。这才是商业上真正重要的东西。值得深入地反复领会。
我并没有做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如果说跟一般人相比我有什么特长的话,那就是我非常热衷于判断范式转移的方向,以及时间点。
赚眼前两三年小钱的事,我不感兴趣。挖掘那些10年后,20年后才开花结果的事物,在他们还是种子的阶段将其分辨出来的能力,以及为之承担风险的胆量,这些方面我是比别人强的。
关注范式转移、关注长期的机会、分辨并重重的投入。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他们调查后发现,正好那一时期,信长开始使用“天下布武”的印章。看到这样的结果,孙正义满意地说,“看吧,这就是愿景的重要性。”
愿景是企业的基因,是有决定性的。这是我的感悟。
多样性。无论是马还是公司,只有引进不同的DNA,才能变强。
投资不是目的,只是用来实现群战略的手段,所以孙正义的投资有一种独特的哲学贯穿其中。他投资的目的不是控制对方的公司,也不选择小额出资。原则上成为对方的第一二股东,参股20%-40%,孙正义会“当成自己的公司去经营”。
孙正义直言不讳地说,那种集团公司使用同样的标志、冠着母公司大名的财阀式组织体系式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时代的遗产。
能够发现很有前途的初创公司,很大程度上还是归功于孙正义的人脉,但在实际决定是否投资时,他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无人知晓的秘藏公示。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出资时的判断材料,还包括退出标准。也就是说,孙正义的群战略不仅是把对方收入集团旗下,而是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对方有一天会离开集团的情况。
多样性、群战略,不搞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态链的另一种说法。
孙正义的底层思维,有着量可以转化为质的思想。先穷举所有的候选方案,然后再进行筛选。千锤百炼,鲑鱼的孵化理论,都是同样的道理。
“绞尽脑汁的思考”是孙正义最喜欢的表达,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事业值得赌上自己的人生。
思考才是真正重要的核心的工作。
同志式结合比金钱式结合更加强大。同志式结合——意思是要有共同的志向。孙正义做了深刻的反思,现在他终于明白:那就离开他的人,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做到志同道合。他们离开我,说明我没有足够的魅力和引力。我需要反省,必须要在反省的基础上打磨志向,让它变得纯粹,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道不同,不相为谋。正着说便是如何选人,选那些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七,是孙正义对胜负的理解。七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七成以上的胜算,就不该发起决战,用数字表达了“胜于易胜”。反过来说,如果败北的可能性超过三成,就不去冒这个风险。三成以下的失败,不会动摇公司的基础,一旦意识到失败的风险超过三成,就马上撤退。
如果胜负各是50%,只有傻瓜才会发起进攻。这样的人不配当领袖。
胜于易胜。七成把握再战。胜率不低于七。
其实,杨致远和我之间,只在一件事上有过意见上的分歧。他说,搜索引擎将来会商品化,他的观点是好的网站和不好的网站最后需要通过人工来筛选,但我说计算机将来会替大脑做筛选的工作,就是现在的谷歌。这是我们之间唯一的分歧。
杨致远说我们不用做高科技公司,做低科技公司就可以。谷歌的崛起有雅虎的功劳,但他们把重心放在了技术上。从雅虎的角度看,这样的结果是恩将仇报。
高科技公司、低科技公司的巨大区别。观点决定未来。非常深刻的故事。
梦想是少男和少女的淡淡期待。志向是决心。孙君,你要记住,光有梦想不行,要有志向。
志存高远。
志向和梦想的差异。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