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郑州NDSC的前后读了孙力科的这本书,今年注定是华为的不平凡一年,9月15日芯片禁令正式生效,海思已经差不多停摆。在这个时间读起任先生的传记还是颇有感悟。其实华为这么多年一步步走来,关键时刻不止是今天这般,正式经受住了若干次磨难的考验,才可能如此强大。
1991年,任正非等到了机会。这一年,邬江兴首次研发出万门级04数字程控交换机,获悉消息后任正非大受鼓舞。他从邬江兴的成功中看到了中国人在通信行业逆袭的可能。想要研发属于华为的程控交换机,但遭到了普遍反对。
一半风险、一半机遇,任正非左思右想之后,在保守和激进之间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大胆的举动:远赴世界第一经济和科技大国——美国,取发展通信业的真经。
多么奇妙的历史瞬间,看似偶然实则是历史的必然。没有邬院士04极的鼓舞,也没有今天的华为;没有任先生智慧的赴美取经来作出合理选择的衡量,也没今天。
2000年12月,任正非批准了李一男的辞呈,港湾的主打业务是代理路由器和华为的数据通信产品。瞄准华为薄弱的数据产品,港湾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12-15%,2001年销售额1.47亿元,2002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2003年更超过10亿元。
多么有意思的一段历史。港湾踩中了数据通信的巨大赛道和机会,但代理身份却太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