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与无限的游戏》2102

第二次读这本书了。这次因为后续还会研读,读的更认真些。这些年的经历也给自己不少感受,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整体的逻辑其实不复杂,但就是不复杂,反而很经典。按章节做些摘录。

1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中,参与着的认同,是确定谁赢的游戏的绝对必要条件。

谁也无法同被迫参与的人进行游戏,这是游戏不变的规则。被迫参与就失去了参与的意义。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如果他们参加就是自由参加;如果他们必须参加,就失去了参加的意义。

世界由比赛的界限精确划分,而世界上的人则以资格分类。

有限游戏中只有一个人可以赢,其他参赛者可以获得排名。我们参加许多游戏并不是希望取胜,但仍然会去争夺可能的最高排名。

无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出现有限游戏,但无限游戏无法在有限游戏中的进行。

如果有限游戏必须受到外部时间、空间及数值限制,那么也必须有内部限制。认同内部限制就是建立游戏规则。只有通过游戏规则才知道这是什么游戏。

参与者对规则的认同使得这些规则最终生效。只有在参与者自愿遵守他们时,规则才生效。没有要求我们遵守规则的规则。

如果某一规则是有限游戏特有的,那么在这个游戏进行期间,这些规则就不会改变,否则进行的就是另一个不同的游戏。正因如此,我们发现了无限游戏和有限游戏最关键的区别:无限游戏的规则必须在进行过程中改变。当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共同认为,游戏收到有限结局的危险,即有人会赢有人会输,那么这时规则就会改变。

无限游戏和有限游戏规则不同:无限游戏的规则像活语言的语法,而有限游戏的规则像辩论的规则。在前者中,规则是让对话继续下去的方式,在后者,规则是让讲话终结的方式。无限游戏可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由于限制被纳入游戏之中,游戏本身就无法被限制。有限游戏参与者在界限内游戏;无限游戏参与者与界限游戏。

有限游戏参与者拥有可随时离开赛场的自由,但实际上却必须留在斗争中。因此,有限游戏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自己遮蔽了自己这种自由。所有有限游戏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我遮蔽。

无限游戏参与者会避开任何结果,对未来保持开放。

在获得头衔的领域,头衔是强大的,周围的人应该屈服,收回他们的反对,并遵循头衔的意愿。限制的存在让我们得知自己与别人比有多大的权力。权力总是通过比较来衡量:与他人相比,我能克服多少障碍?权力这个概念只存在于有限游戏,但只有在游戏结束后才能正确衡量。在游戏过程中,结果是未知的,权力是游戏结束后观众所赋予的。

我们谈论一个人的权力,就是谈论这个人在某个封闭领域所完成的事情。了解权力就是回溯过去。权力由游戏的结果决定,一个人并非因为强大而获胜,而是通过获胜变得强大。

无限游戏的境界高于有限游戏。无限游戏的不断延续实际是生命。

2 没人能独自玩游戏

没有人能独自一人玩游戏。一个人不成其为人,没有群体,便没有自我。

正如无限游戏不能被限制在有限游戏中,文化如果被困于社会边界里,也必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文化就是无限的游戏。文化无边界,在一个文化中,所有人都能成为参与者,无论任何时间和地点。

一个社会的权力,是通过在更高一级的有限游戏中击败其他社会获取的。社会是有限游戏,保证许多游戏规则不被篡改,是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

越轨是文化的本质。文化偏离不是讲我们带回过往,而是将开始于过去并尚未结束的东西继续下去。但社会习俗会要求在未来完全重复过往,社会对不朽这件事情念念不忘,而文化与不可知的各种可能性琴瑟和鸣。社会是抽象的,文化是具体的。

有限的游戏能够反复玩无数次。无限游戏因为不能有终点,也就无法重复。

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之一:就来源于它确认财产,并使它们具有法律效力。人并不是通过权力来获胜的,人是获胜之后才变得有权力。

实际上,财产的剧本性拥有一副精心打造的结构,导致财产所有人必须话费大量精力才能维持。财产所有人背负了双重包袱:首先必须证明其财产的数额与获取拥有它的头衔的竞赛难度相当,财产应该被视为一种补偿;其次必须显示其财产的类别与所赢得的竞争的性质相对应,财产应该被视为消费性的。

消费被理解为一种意向性活动,人们消费财产,并非简单地消灭财产——否则一把火烧光便足矣——而是以某种方式来使用它。消费必须是这样一种活动,即能够让旁观者确信,财产拥有者的身份不再受到质疑。消费这种活动与辛苦的劳动是如此不同,它以休闲,甚至懒惰为表现方式。

财产不仅必须打扰到他人,而且必须持续地打扰他人。我们所拥有的财产的数量,其衡量标准是:我们能够保持引人注目并使他人根据我们的空间存在来调整他们的活动自由的总时间长度。对无限游戏参与者说,当财富与其说是被拥有的,不如说是被消费的。

社会由其边界来定义,而文化则是由视界(Horizon)来定义。边界是一种对抗现象,没有对抗便没有边界,人们不可能越过边界而不受阻挡。视界是视线(vision)造成的,并不能被凝视。它只是一个点,越过这个点,我们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视界本身一无所有,虽然它限制了视线,但视界为在它之外的世界开启了门径。人们永远不能达到视界之处,向视界的前进,只会产生新的视界。

由于视界随我们的视域而动,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安处于相对于视线的某个地方。我们只能通过背离视界,通过以一种相反的视域取代原视域,通过宣布我们所站立之处为无时间性的,而安处于某个地方。无限游戏参与者的每一步都是超视界的进发,有限游戏的参与者每一步都是在边界之内的。

生活在视界中的人从来不是安处于某处,而是永远在路上。文化是视界化的,因此它不被时间或空间所限制。

权力和财产的解释非常独到而经典。社会 vs 文化,文化是无限游戏,社会是有限游戏。边界 vs 视界,边界是有限游戏的,视界是范围,是无限游戏。

3 我是自己的天才

我是自己的天才,是我说的话和做的事情的创造者。成为你自己的天才是动态的,它便具有无限游戏的所有悖论特质:当你向他人释放出它的时候,你才能拥有它。作为天才的我们,从不只是看,而是去看见。

看某个东西,就是在它的限制之中看它。我看着的是被划分出来,与其他东西区别来开的东西,但是事务自身并没有受到限制,没有东西是自己限制自己的。看见,就是去看限制本身。绘画的每一个流派之所以新,不是他有了新主题,而是因为它看到了以前作品不知不觉中给其主题所施加的限制。

天底下并没有天才养成秘籍。天才来自触动(touch),触动是无限游戏最典型的悖论现象。触动,并不是指两个人的距离减少至零。只有我从自己的心中,同时而原创地回应时,我才真正被触动。初步我以触动你为回应,否则你无法触动我。触动的反面是推动(move),你将我推向一个你预备好的地方,这就叫做推动。

我们只有遮蔽才能被推动,而穿过遮蔽物,我们得以被触动。

看到 vs 看见,看见是无限游戏,可以看见更多;看是有限游戏,结果是二选一。触动 vs 推动,触动需要内心自发,是无限游戏;推动需要外力,是有限游戏。

4 发生在世界中的有限游戏

世界以观众的形式存在着,观众由不参与比赛而观看比赛的人们所构成。没有哪股力量可以创造整个世界,世界有它自己的力量源泉。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多个世界组成的世界”。不得不成为世界的,是无法全心全意成为世界的。

世界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如果不分裂出反对自己的另一方,就不能成为一个世界。

5 自然是不能言说者的王国

解释解决问题,告诉我们事物如此结束有其不得不然之处;叙事则提出问题,告诉我们事物如此结束就是其本然,并非因为其不得不然。解释将进一步探询的需要束之高阁;叙事则邀请我们反思自己认为已知的事物。

自然是不能言说者的王国,那么历史则是可以言说者的王国。大自然的沉默是语言的可能性所在,那么语言就是历史的可能性所在。

历史是天才的传奇,它一波又一波的惊奇使得我们不断为他设置边界,试图通过它寻找重复模式。因此,天才的历史学家将观察自然者的预设——观察自身不可能是自然的一部分——倒转过来。将自己理解为历史人的历史学家放弃了解释,转向对自我意识到的历史的最恰当话语模式——叙事。

解释 vs. 叙事,解释是有限游戏,叙事是无限游戏。最好的解释就是叙事,引起反思,延续下去,而不是止步不前。

自然 vs 历史,历史是有限无限,自然是无限游戏。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