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camp创始人写的书,业内许多人推崇,说的都是些大实话,很值得深入思考。
人们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再加上各种新科技手段,负担应该减轻了吧?并没有,反而是越来越沉重了。可是工作量并没有突然增多。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几乎没法专注地、不受干扰地工作,人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变长了,可完成的事情却变少了。可以说绝大多数时间都被浪费了,解决方案不是多花时间,而是少扯淡,是减少浪费,而不是增加投入。
非常准确的分析。不专注导致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的市场份额有多大?不知道。我们不在乎,这个问题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家健康的企业,以及良好的、适合我们的财务状况——成本可控制,产品能盈利。
简单、朴实但是非常有效的商业逻辑:产品可盈利,成本可控。
令人成为大师的往往是深度,而不是广度。对我们来说,见效的往往不是向外突破,而是潜心向内,去深挖,留在那个能带来最大收益的兔子洞里。
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某样东西令你感到不舒服,那正是因为他不对劲。不舒服的感觉是人类对有问题或糟糕的情景的自然反应。如你习惯于压抑一切不舒服的感受,你必将失去自己,也将失去你的道德准则。
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是保持冷静的必要条件。
潜心向内,追求深度。倾听内心的警报,找到舒服区保持冷静。
就算你看得见他们,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工作?你不知道啊。看工作有没有做完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检查实际的成果吗这是老板的职责。技术让这个问题变得更糟糕,人人都想知道你的实时状态。
最优秀的企业不是家庭,而是家庭的后盾和同盟军。他们提供健康的、有成就感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合理时间停下工作,去做最好的父亲、家人和孩子。
非常有趣的观察,要看结果,而不是过程。要做好企业,更好支持家庭的好企业。
信任犹如电池。当员工刚进公司的时候,这个电池的电量是50%。此后你每和他打一次交道,你们之间的这节信任电池要么充电,要么耗电,具体取决于你是否能兑现承诺的事。
非常精妙的类比。兑现承诺这件事单独强调几乎没有意义,信任电池就非常生动。
渴望干出漂亮活儿的优秀人才常常来自你最预料不到的地方,而且他们看上去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你只需把重点放在他们的人品和工作能力上,这是唯一能找到他们的办法。
找人的好方法,还是要集思广益,广泛尝试。
如果是那种“自己不动手,主要靠指挥别人做”的资深人士,也不行。人人都要亲自干活儿,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做法是带头干,而不是指挥别人。
好决策需要的不是共识,而是承诺。贝佐斯说,我经常不同意他们的决定,却愿意做出配合行动的承诺。
工作中时不时有激动人心的新想法冒出来,比如”我们还可以…” 要抗拒他们的诱惑简直是不可能的。总有新方法可以尝试,总有地方应该改进。可是如果你真想往前走,就必须学会聚焦。
德鲁克说过,最徒劳的莫过于高效地做完全没必要做的事。工作中,没必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始终在搜寻——以发现就把他们逮住——不是为了把他们做完,而是要直接扔掉,连进清单的机会都不给。
魔力数字3。任何3人以上的谈话都太过拥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