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医药比较多,想找些相关的故事书还真不多。这本书作者是merck的研发人员梁贵柏,专业出生的人,写书也相对严谨。是得到推荐比较多,总共是1、2两册,虽然比较浅显,也有些许收获。按惯例做些摘录。
60多年前,默沙东制药公司的总裁乔治默克说了一句名言,成为公司的座右铭:我们应该记住,医药是用于病人的。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制药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利润,利润是随之而来的。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点,它从不会失约,我们记得越清楚,它就来的越多。
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有穿透力。利益面前,医药为人。
未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的未知,人类已知或者深信,但对我们可能是未知;一类是未知的未知,真正的探索边界。每一个科学家的工作都是试图发现某一个已知的未知,新药就是寻找已知的未知。我们知道要找什么,有靶点有目标,不管最后找到与否都是已知的未知,只是概率大小而已。
已知的未知,重要的是要已知。能够确信,再去寻找未知。未知的未知不可寻,黑天鹅事件如此。
对于跨国大药厂来说,创新药是首选,Me Better其次,Me too是不得已的选择。创新药一般可占6-8成市场份额,Me Better如果能在疗效、安全、依从性上有优势,一般能够后来居上,市场份额超过5成;但大致类似的Me too药物,只能有1-2成市场份额。
重要的是提供了Me Better药物的投资依据,可以后来居上,也没有那么大的风险,是个值得考虑的事情。
通常一步反应的产率能达到80%就相当不错了,但如果是20步,那么剩下的产物只有1%,很难实际操作了。而根据当时推断,紫杉醇的合成需要40步!
20步1%,10步产率10%,5步产率33%。合成的数学很简单,但实际却很难。步骤顺序真是个关键。
流感病毒被种入鸡蛋后,其自我复制是个天然过程,有可能发生变异。而重组技术中的DNA复制保真度就要高出很多,非常精准,由此产生的抗原蛋白一致性程度很高,这样疫苗就会更安全有效。
疫苗的工艺提升。减活其实不如重组DNA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