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2》2231

刘润的新书,底层逻辑1我是比较喜欢的,所以看到新书出来就先买了。读起来很简单,主要是把数学思维用到商业上,比1还是有点水。感觉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但还是有所收获的,照例做些摘要。

五大要素和指数增长的关系,要实现指数型增长,至少应掌握资本这项要素,如果还能掌握科技、数据这两大要素,就再好不过了。相比之下,土地和劳动力是无法实现指数增长的。

只有资本、科技、数据能够带来个人财富的指数增长,带来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指数增长的反面就是幂律分布。

在餐饮业这样一个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行业,资本和科技只能发挥辅助价值。创业公司的收入可能并不遵循幂律分布,而是遵循正态分布。 所以整个服务业的财富分配也都遵循正态分布。

非常有趣的探讨。幂律分布背后是指数增长,对应的要素是资本、科技和数据,如果主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只能正态部分,这个应该作为VC的常识。

员工收入的基尼系数是高好还是低好?如果内部相对差异性比较平均,基尼系数低于0.3是有问题的,低于0.2是危险的,意味着努力的员工和不努力的员工收入很可能差不多,这对一家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带来“死海效应”。同样,员工收入的贫富差距过大也不行,基尼系数0.4是基尼系数警戒线,高于0.4会带来两极分化,高于0.6会带来严重对立。基尼系数在0.3-0.4是相对合理的。

有趣的分析。有点生搬硬套了,公司远没有那么复杂。

大数定律使个体的不确定性被转化为群体的确定性。

到底什么是投资?投资是一个数学游戏,专业投资人赚的从来都不是某个项目的巨额收益(个体的不确定性),他们赚的是1万个甚至更多项目的平均收益(群体的确定性)。顶尖的专业投资人之所以顶尖,是因为他独有的投资原则的数学期望比其他人高,同时他对大数定律的信仰比别人强。

我问刘芹,你用了多少年才走到第三阶段,找到自己的投资原则?刘芹的答案是15年。

要用条件概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所谓高手,就是把自己活成贝叶斯定理。

创业就是管理概率,是创业者的概率游戏,是投资人的统计游戏。从本质上说,现代投资机构所采用的ABC轮投资模式就是用条件概率换取更大的创业或成功投资率。理想的安排是:用天使轮投资排除产品风险,用A轮投资排除收入/客户风险,用B轮投资排除盈利风险,用C轮融资排除运营/规模化风险。这就是渐进式投资的创业风险管理机制,这个机制的本质是每一轮投资为下一轮排除风险,提高条件概率,并因此获益。

有意思的角度。早期投资确实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假如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20%,你需要重复做14次,你就有95%的概率能够做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确的事情,重复做”。理解了这点,你就会知道,一次创业就成功的概率太小了,所以融资的时候,不要只做融资一次的打算,要需要做更多次融资的打算。

这个找确定性的方法有意思。

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非零和博弈讲究共赢,共赢的前提是建立信任。但建立信任特别不容易,要怎么建立的:第一,你要找到能够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不值得信任,就要远离。第二,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

信任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没想到还是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共赢的核心要素。这个解释不错。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