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Enough by John Bogle

翻译的名字太有迷惑性了。实际是一本很简单易读的小册子,关于知足以及其个人人生感悟的书。毕竟是先锋集团的创始人,号称“指数基金之父”,自然是从指数基金这类被动基金的角度来描述的,同市场绩效相比,放大一个维度,站高一个维度,总能够看出来收费的基金的墒更大,总回报自然没有不收费的高。

当然收费基金的存在还是有其理由的,除了信息不对称之外,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多少会有些帮助,很大程度上对指数的稳定性可能会有帮助,避免了个人参与者过多时的过度炒作,换言之,他们稳定了市场,才有了被动基金的优势;要是离开了收费基金,市场环境不同,指数基金的绩效也难以突出;其二基金经理间还是有除了运气之外的差异的,于是付点费用,赌一把基金经理的业绩,一旦证明能够持续稳定跑赢指数,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换言之基金的费率作为赌注来看的话,赔率还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金融业攫取社会财富的看法我不是很认同,这其实只是片面的看到了管理费而已,而没看到金融交易带来的资源分配带来的实业的进步,生产率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亚当斯密已经阐述了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已经说明了问题了。

我想,起码有一点值得学习的话:投资上,节俭是种美德。

简要摘录一些如下。

在经历之前的20年发展之后,美国经济已经不再有产品制造企业主导了,而是由哪些只是通过各种证券交易来赚取利润的企业主导了。2006年,金融业单个行业的收益就站到了标普500指数的33%。

实业转向金融,这可能也是一条经济发展规律。如此看的话,中国未来的金融行业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关键还是要从本地市场到参与全球分配的转型。当然金融的波动还是很大的,金融危机依赖,完蛋的不少。

我所用友的一件东西,他是永远不会拥有的——那就是“知足”。上天待我不薄,让我一生已经收获颇丰。危机美国金融体系和企业界的贪婪之念变得日益猖獗,其影响力远远超出金钱本身,同时,人们对于知足的内涵毫无所知,导致社会的职业价值收到颠覆。贪婪让原本应该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建立在了计算的基础上。更糟糕的是,这种贪婪是我们在更高的人生意义上误入了歧途,常常对虚假的成功、哪些转瞬即逝的东西顶礼膜拜,最终却发觉其毫无意义。

知足,知足当下确实是美德。

历史告诉我们,当美国股票回报率领先于世界时,流入国际市场的股票资金便会下降;然后当非美国因素主导市场时,这种资本便会飙升。

近期中国国内的资本流出和美股走牛还是关系挺大的,持续的美股牛市将加剧这一现象,我们也应该对此做好准备。

显然,如果投资者机遇当前的回报来源而不是过去的来确定其未来回报预期,是非常明智的。2000年开始的股息收益率处于历史低点的1%,市盈率达到32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此后十年的年度平均收益率低于1%创下第二低的平均十年回报。第一低的是1930年代,平均回报为0.

这确实是很好的建议。高估的市场进入点面对的是收益率的长期低迷。确实要在进入时考虑清楚。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