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思维》2001

2001。

这本书的中文译名真是分外的哗众取宠,原名是Angel:How to Invest in Technology Startups,一本讲天使投资的书,因为中文译名就变成了引导大众走上致富之路的一本书了。且不论名字翻译如何,内容上还是值得简单一读的,几乎是在太原飞杭州的航班上就读完了。趁着疫情之余假期在家,做些摘录如下。

我投资的额大部分公司都没能迈过第一个坎儿——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更不用说扩张和变现。比不过这也很正常。

PMF/Product-Market Fit,作为公司第一阶段的生存门槛,找不到就很难活。这样的真理在投资界,真是值得反复说,反复记的铁律。

今天的创业者比很多年前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这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是天大的惊喜。如果创始人设定像火星殖民这样的宏伟目标,那我们的投资回报将远远大于“为火箭发射设计软件”这样的目标。作为投资着,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格局太小、思想狭隘的人拒之门外。我宁愿投资的创业者在大项目上失败,也不想他们为了成功去做一些小项目。

道理不假,前提是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但说回来,大目标的好处是在于任何伟大公司都具备的,但缺点也可能在于过于不切实际,立目标不难,难得是能够做到,关键还是人。

你一定要记住,千万别用手机来做笔记,这样看起来像个白痴。成年人都是把笔记记在纸上,以便日后查阅。

在咖啡馆举行会谈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想表现的专业点,一个正式的会议室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想让所有的与会者有一种在米其林餐厅开会的感觉,让大家知道我们是专业的。细节决定成败。

有意思的细节关注,确实是专业的体现。但也可能在随着时代变化,特别是记笔记的式样,手机上翻起来更方便查阅。

在我的世界有两种类型的企业:疯狂扩张型的,以及其他。独立电影、餐馆、酒店、咨询公司、精酿啤酒这些行业,除了个别例外情况,无论你和创始人多么努力工作,都很难扩大规模。我所谓的扩张是获得数十亿美元的估值,这意味着需要公司有几千万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我们的股票价格才能够增长几百倍。

从退出的估值增长角度来倒着看天使投资这件事,什么样的公司才值得投资,答案会更容易找到。十亿美元的目标和千万美元估值的起点,中间便是100倍的机会。起点的1000万不难,难得是到10亿的终点需要实现什么规模的业务目标。

Google是第12个搜索引擎,Facebook是第10个社交平台,Ipad是第20个平板电脑。第一个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市场条件成熟之后,谁第一个做。

最早、第一个其实不重要,做成最大、第一名 No.1才重要,因此时机很关键,但不是简单的越早越好,而是等待机会出现,越适合越好。

在这些面谈中,你应该多听少说。问问题时需要简单明了,不要超过10秒钟,然后仔细听对方的回答。当你在纸上做笔记的时候,需要聚精会神地思考。这样认真倾听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值得学习的沟通技巧。问题越简单越好。好问题很重要。

计算烧钱速度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他们的营业收入、全职员工数量记下来,再问一下已经筹到多少钱了。就可以很简单算出来他们账上还有多少钱,还可以烧多长时间。

关于创业者个人的问题。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经常说谈谈你的母亲和父亲吧,根据我的经验,没什么能够比谈论成长经历更能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创业者的父母为它们设计的人生道路十分关键,几乎与创业者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一样重要。

很有意思的两个是用技巧,前者不复杂。后面平日里关注很少,也可能是个关键点,特别是对于现在年轻的创业者,会逐步成为一个重点。

一家创业公司倒闭的首要原因实际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烧完了钱。创业公司失败的原因是创业者的放弃。现在出现了新一代的伪创业者,他们痴迷于创业公司的“生活方式”,但谁也不想拿低于谷歌的薪水。另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在没融到资前不开始工作,或者想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或者在公司没有盈利之前就热衷参与各种TED会议等。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创业是一场生死游戏,投资人下注前一定要确保创始人All In了才值得跟进,否则就没意义了。

同比例跟投是保持你的公司持股比例的权利,这个十分重要。当你投资的公司突然估值大增,你应该看看新投资人是谁,如果是很聪明的家伙,要争取跟。

这件事上之前重视的很不够,但近几年项目逐渐多了才发现好项目的稀缺性真是再描述都不为过,所以对于已经明显组合里“阶段性获胜”的选手,还是要多跟为好。

“伟大的公司都是用来买的,不是用来卖的。”这在硅谷是永不过时的一句格言。你能够做到最好的就是拥有一家成长中的公司,有大量的现金收入,能够吸引很多大公司的兴趣来收购你。

慢慢在理解这句话了,google、Facebook这类公司一生中遇一次都足够了,所以不要轻易卖出。国内来说,近年的小米、美团、头条、快手也是此类。

画一个坐标,横坐标是痛点强烈程度,纵坐标是人们感受到痛点的频率。右上角是痛点很痛且经常遇到的痛点,左下角是不痛且很少遇到的。

不少伪痛点就是要么频率太低,要么痛的不够。画个图就一目了然了。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