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新十年(上)》2128

2010-2015年的故事。整个移动互联网酝酿和爆发的黄金时代,这个时间段当时的感知不那么深,后来很多深刻的事情实际的根源在此,所以还是蛮有感触的。照例做些摘要。

2007-2009

IOS、iphone和安卓是这个阶段的最大创新。刷机ROM是主要创新,但最终只有小米的MIUI跑出来了。

2010

团购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创新。拉手迅速到顶,美团成立,进入前五。

2013

UC虽然对外强调自己是非卖品,但是俞永福非常清楚的意识到,移动浏览器的热乎劲儿马上就要过去了。移动生态里,App取代浏览器的历史进程已经启动,浏览器已经开始边缘化,用户活跃度下降的趋势很明显。2013年阿里先后花费42亿拿下UC66%的股份。

胡泽民认为,分发的边际效益递减是因为对大多数一般用户来说,常用软件就是20-50个,一旦下载完,此后其和分发市场的关系更多是更新,这是一种弱关系。所以就移动互联网格局来说,应用市场类产品在早期混战的时候特别重要,2013年前后,但随着格局的稳定,前20-50个用户必下的app格局稳固下来,应用分发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力就会减弱。红极一时的豌豆荚是没有看透这点的,以为加入社区元素就可以和用户建立长期的强关系。

豌豆荚的命运转折就发生在2013年,其核心团队至少犯了这样几个错误,可以称为“三个高估”。第一个高估是看到了BAT拿移动互联网船票的急迫性,但没有发现急迫的保鲜期是很短的。第二个高估是对豌豆荚的生存能力过度高估。公司有了一种“我就是Google的幻觉,也有了一种我就是大公司的安全感”。第三是对未来战略预判能力的过度高估。

这段历史非常有意思。事实证明UC和91助手的出售是非常聪明的决定,BAT的判断不总是对的。豌豆荚后来令人唏嘘,能在历史前看清楚脉络太难能可贵了。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做很多事,不如做一件事。

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很久。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