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荣家》2327

一本研究无锡荣家四代人历史的书,很有意思,也是近代历史上的难得样本。对照当下,反观历史,还是很有个人收获的。照例做些摘要。

百年荣氏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周期律怪圈。荣德生曾感叹上海洋场习气,说:“历观富贵之家,无传二三代者,三十年来见人家经营之厂,屡易其主,皆有小不慎起。”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小不慎,成大过。道德传家、耕读传家、诗书传家,远胜过富贵传家。

荣德生在回忆家兄一生创业不息时曾说:“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恃有充实之精神,精神乃立业之本。”

精神乃立业之本。今天资本较为短缺的当下和前几年看似过剩的时刻,资本并不是关键,精神才是。创新并没停下来,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

荣德生在皇后大道逛了几家书店,他看到了一本中文版的《美国十大富豪传》,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爱不释手。他记住了几个生涩的名字:卡内基、洛克菲勒、库洛克、摩根等。这些富豪都是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贫困也好,异相也好,世道艰险也好,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雄心勃勃,就会取得成功。荣德生在香港的小客栈里,深深陶醉在这本书里面后来这本书成了荣氏兄弟的商业圣经。

很有历史感的画面,这是八国联军入侵的1901年。人还是需要榜样的力量的。

1949年5月25日时国民党政府上市法院预定开庭审判荣毅仁的日子,不过等来的却是解放军开进大上海。

这其实是荣的时运,一切的缘起,他后面也就可以被理解了。个人的恩怨在宏大的历史叙事里是轻如鸿毛的。

1978年12月,荣氏三兄弟各筹集100万港元,合资开办了一家叫爱卡的电子厂,生产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电子玩具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1982年荣智健敏锐地感觉到香港电子行业有先天缺陷,决定见好就收,以1200万美元出售,获得了第一桶金。1982年,荣智健到美国创业,和微软几个工程师一起成立了家软件开发公司,由于正逢电脑业高速发展,因此公司获得巨大成功。1984年这家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并上市,股价狂涨,荣智健抛售股票套现获利4800万美元。这时中英香港谈判正在进行,商界不少人从香港撤离,他开始回到香港大举购入香港物业。1986年,身价4亿的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任副总,那年他44岁。

荣智健的传奇,十年间能连续四次做对,不恋战,真是有如神助。

战前欠下的巨额债务时压在荣家头上的一座大山,钱庄紧逼不放,引发多起诉讼。在租借的几年间,荣氏企业咸鱼翻生,各厂分摊的债务分歧偿还,一举连本带利还清了多年的欠款,遂了荣氏兄弟的夙愿。

战争有时候对商业是好事,竞争其实减少了。

荣德生认定自己是事业家,而不是资本家,他说:“我是一个事业家,不是一个资本家,我所有的钱全在事业上,经常要养活数十万人。一旦我的事业停止,数十万人的生活就要受到影响。所谓资本家,就是将钱放家里,绝对不想做事业”

事业家就是实业家,社会实业家 vs 资本家。今天的国内社会舆论,缺少对资本家的辨别和区分。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