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的时候看到吴晓波和易术的一个对话节目,被吴晓波其中的一句话颇为触动。大意是,年轻人没有什么其他资本,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往前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类似的表述也曾经听过,但似乎“看风景“这样肤浅的目的,总无法显示出为此而”不断往前跑“的努力的必要,所以也一直没有太多深刻的感受。
但自己一路走来,感触颇深的是:无论是和周围人的竞争也好,还是和时代的竞争也好,赶在别人体验之前就能体验到是一笔真正不可小视的财富,简言之,如果看准了方向,就应该多走半步,风景当然能多看到一些,但是其他的收获,比如胜率都会大出许多。同时,还往往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发展,能够跳出谋生的怪圈,并切实地将理想或者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是想一辈子而不实现。
毕竟一毕业,一工作便开始进入谋生的怪圈,无论怀有何种的理想还是不得不直面当下从零开始的境遇。现实的各种需求越来越多,既有物质的,车房存款等等,也有来自于他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等一大家子的事情。单身还好,能有几年逍遥蹉跎的时光可供挥霍,成家了要是真心过日子的自然就得面临这些突然无限增多的约束条件,进入这个谋生的怪圈无法逃脱。就像只有搞火箭才能冲破地球引力一样,这样的怪圈大多数人终生难以逃脱,于是现世安稳,幸福平安,同时又将自己的精力和希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寄予厚望。我一直特别害怕这样的日子的到来,虽然憧憬并正在享受着这种现世安稳的日子,但依旧在骨子里害怕自己成为那个逃不出这个圈子,会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后悔自己毕业后就蹉跎了一辈子的人,给未来的子女讲这么悲惨的故事的同时,还不得不给自己百般找借口说你爹是受到了时运不济家道中落的影响绝非脓包。也确实周边有不少这样的人,看着他们,他们把希望放在了四十岁之前却之前又没做成什么,而四十岁之后又难免人生过半的悲观,退休前的时日不多,依旧风风雨雨,相比之下自己不免有些担心。我也相信,造成他们如今状况的原因多半来自性格和努力,而非其他。
大体上实现理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理想做减法,减啊减的,总能减到可实现的地步,只是能否称之为理想就存疑了,依旧混迹在谋生的怪圈里,但怎么也算实现了呢。有点阿Q的精神就足够了。第二种便是冲出这个怪圈,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理想上,慢慢突破,确实有难度,但久而久之终能大成,成不了也算努力过了,至少知道怎样是不行的,赚到了教训,如果小日子上还没多少耽误,成了的就是成功人士了,不成的也算小圈子里低调的成功人士了。当然第二种还是最难的,于是要冲出这个怪圈,多走半步是自己最大的感受,再加上好运气的话应该足够了。
虽然自己确实还是经历太少,但多走半步的好处还是反复享受了几次,于是更加深信不疑。念书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去搞学术相关的东西,书没念好,学术也没搞好,但知道了这条路自己没戏,那种清苦的日子也难以想象;后来宿舍的哥们都在泡MM的时候虽然我也没闲着,但还是把几年的宝贵时间放在了实习和工作上,结果有两个,一个是遇到媳妇的时候被岳母从当时的存款上看到潜力把女儿交给了我;另外一个是虽然单位不咋地,但起点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行业内,还是单位内,既没有时间被反复压榨的极致体验,也没有天不下雨娘要嫁人的无奈和怨恨。以至于即便后来算是倒霉,经常会抱怨老大人品不好,但收获还是大大地,至少混了半个财务自由了,对于未来也有了更清晰和切实的想法。同时,有意思的是,在这半个财务自由之后,我发现似乎这个又多走了半步唉,不仅家里有了安顿,心里更有底了,未来的工作绝不会去关心工资待遇了,而是更多地关心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一个长周期中能带来多大的回报。
计算人的价值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但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拥有成熟的估值体系,对自己的商业价值进行估值是件太简单的事情,如果无风险利率是10%的话,每年的收入乘以10倍就差不多是自己的价值了,当然这个并未考虑收入的增长有些缺陷,但我也没有残忍到建议用年底的存款——净现金流来作为估值参数啊,总体上收入估值肯定是高估的….何况算算也无害,只是发现自己比预期的多么不值钱而已… 虽然财务自由的定义很多,但我感觉当你在具备基本的经济条件之后,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能够和你刚才算出来的价值差不多的话,应该是财务自由了。毕竟你工作也就那么个收入,投资收益与此相当,也就代替你工作了,你自然可以干点别的了吧,比如追求理想了吧。而财务自由的意义之一便是将你的金融属性从类似于短期债券变为长期债券,你做为自己债券的持有者,所享受的到期收益率就可以从短期的低息变为长期的高息…奇妙的增值了唉。
也正因如此,时间对于年轻的我们真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跑在前面的,总能看到更好的风景,抓到更好的机会,而落在后面的便是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甚至是更高的价格。比如北京的房价,虽然各家父母支持差异很大,但赶着毕业后一两年买房的还是在价格上少付出了许多,而往后面遥遥无期的等,收入追赶房价还是有些难度,至少要多付出努力了。这当然是个很不恰当的例子,却也是这么个道理,等到全社会都醒悟过来该做什么的时候,这件事情往往和自己没关系了,或者成为进场悲剧的站岗的了。这样想来,对时间的敬畏是这几年自己最大的变化,三十而立之年的困惑更多的是在时间上如何能尽早找到方向,做些多走半步的事情。
投资管理是自己找到的方向之一。一来和过去学习和工作经历相关,二来随着闲钱增多,怎么搞好自己的投资是件不得不面临的事情,同学们聚会聊理财也是这方面的实际问题。但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容易,承认自己不行专门委托他人是条路,但总难以放心,唯有自我感受、钻研,用不断的交学费来换来宝贵经验不断积累,如果真有本事,这绝对是件可以做的很大的事情,至少能让周围信任自己的人对此彻底放心,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也算积德,何况商业利益并不少。于是学习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成为CFA、CPA的意义就不只是满足短暂空虚的考试欲望那么不人道,所谓的学习也不是闹着玩,而是动真格的了。这也正是今年突然认真起来的原因,CFA明年最后一年搞定就告一段落了,昨天的CPA成绩出来,算是有了大的突破,这样最难的几科过去,明年就轻松多了,即便后年才能参与综合测试,2015自己过完之前,对于自己此前的三十年也算能有个交代。
于是,现世依旧安稳,戒骄戒躁,继续加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