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运气与成功》2238

一本关于成功是来自于实力还是运气的讨论,还是比较实用的。照例做些摘要。

概括了提高实力的几种方法。在实力型的活动中,刻意的训练能很有效地提高实力。在运气型的活动中,我们要记得短期内实力的作用不大,实力再高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反馈。检查清单能很好地帮我们提高执行力,在高强度下指导我们完成工作。

在如何应对运气的问题上,我们要视情况而定。当你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你要简化比赛,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对手。当你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你要制造各种意外,将比赛复杂化。由于运气本来就是一种意外因素,没办法找出满意的解释,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因果关系。

基本是本书核心了:实力型活动可以1万小时定律、可以练习;运气型活动要相机决策,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决定策略:有优势的,简化规则,没优势的,要创造意外。

运气是影响个人或公司的偶发事件,它有好坏之分。运气不同,结果可能完全两样。所以运气不受人控制,无法预知。

怀斯曼教授从中总结出“幸运四大原则”:幸运者乐意听从直觉,做出正确的决定;幸运者对未来的期望,足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他们美梦成真;幸运者不折不挠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逢凶化吉。

运气是很重要的,毋庸置疑。

在讨论实力在一项具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时,我们首先需要区分运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一些活动,譬如说跑步、下象棋,就很少靠运气取胜。这些活动主要比的是实际经验,熟能生巧。但是有的活动,比如玩扑克、搞投资就离不开好运了。在这一类活动中,所谓的实力就是如何做决定了。

上述两类活动的区别可以这样总结:运气无关轻重时,做好每一个环节就成功了;运气有些重要时,做好每一个环节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成功,但长远来看会成功;实力举足轻重时,努力付出就有回报;运气至关重要时,付出未必在短期内就有回报。

要判断一项活动需不需要实力,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问一下自己失败是不是因为自己不想赢。在靠实力取胜的活动中,自己不想赢就可以不赢;但玩轮盘赌或买彩票,再不想赢也可能会赢。

投资是个运气成分略多的事情,但实力依然非常重要。

在很多领域,有经验的人自认为是专家。不同的是,专家有预测模型,那些有经验的人却没有。

辨别实力和运气的关键要看反馈结果。在连续体中实力那侧,反馈结果一目了然、准确无误,因为因果关系非常明显。而在运气那侧,短期内看不出什么因果关联,锦囊妙计落得一败涂地,烂招损招反而捷报连连,反馈结果不由得让人云里雾里、头绪全无。而且,运气起决定作用的事件风云变幻,就像股市般大涨大落,过去的经验在现在或将来完全行不通。

未来是实力和运气共生又相互独立的区域。人人都知道未来有多种可能,各种事情都可能发生,但是实际发生的只是众多可能中的一种。很多事本来很可能发生,但实际上却没有发生。众多的可能像是一条通往现在的漏斗,在实力和运气的作用下变成如今的模样。众多的可能性转变成唯一的事件发展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历史。

实力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稳定输出;运气就没什么因果联系,充满各种可能了。

在靠实力取胜的活动中,小样本试验就能够推断出正确的结论。但在靠运气取胜的活动中,从小样本试验推出的结论不仅有欠考虑,而且风险很大。运气和取样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经过大量样本的试验,才能总结出合理的结论,做出相对可靠的预测。”

长胜不败,一定是无懈可击的实力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运。”古尔德写道。“长久的胜利总是离不开实力和运气的相互作用,这一规律不仅在棒球运动上适用,在商界、投资领域同样切实可行。不得不承认,有些活动纯粹靠好运,也能屡屡得胜,所以人们也会分不清成功完全靠运气,还是运气和实力都有。但是有一点要记住,如果一个活动需要的实力有高有低,那么长胜不衰的人一定是实力最强的选手之一。”

完全实力型的活动,结果不会回归均值;完全运气型的活动,结果绝对会回归均值。所以只要能确定一个活动在实力—运气连续体上的位置,就能预测回归均值的概率。

实力的活动,小样本就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长胜不败的,即便运气很好,也主要靠的是实力;真正的实力也不会均值回归。

要问下自己能否很快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些活动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无论重复多少次,结果都不会改变。凡是能轻易找出因果关系的活动,大都在连续体的实力方向,反之亦然。

预测性较高的领域有工程、医疗、象棋、跳棋等。在政治、社会、经济体系中,专家的预测准确性很低。专家做出的糟糕预测比比皆是,但是人们却一如既往地相信,真是不可思议。专家的预测几乎次次落空,原因很简单:政治、社会、经济体系复杂多变,难以捉摸,我们只能做出宽泛粗略的预测。

投资经理短期的成功主要靠运气和全部靠运气,这两种说法是有很大差别的。研究表明,积极的管理者整体上的收益超过标准普尔指数,但是在上交一定的中介费后,他们的净收益就低于标准普尔指数了。不过很小一部分还是能从中盈利。这反映出实力在投资界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所以说,投资领域,尤其是在短期内,运气要比实力的影响大。

预测和活动类型主要相关,靠实力的可以预测,靠运气多一些的只能胡乱猜测。

当人们过于依赖经验,习惯性地做决策时,往往就会出现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越来越不想做过多认知性的努力,不想费脑筋深思熟虑。渐渐地,我们习惯于凭经验做任何事。这就意味着在复杂动荡的形势下,我们做的决策通常很不明智。在商界和投资领域,凭经验做决定往往会让人吃不少苦头。研究者考察了人们的投资行为,发现年纪越大,做出的投资决定越不明智。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实力在下降,投资者的收益也随之减少。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投资实力水平在42岁达到峰值,在70岁后急剧下滑。另一种将决策能力概念化的方法是,将决策能力看成一种随年龄变化的综合认知能力,包括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信息处理速度以及三思而后行的原则。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思考角度。

流体智力类型的活动会要求你想象事件的空间关系,找出事件中的客观事实,然后完成一系列数字运算,得出正确的结果。晶体智力指的是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词汇测验、地理、历史考试都是对晶体智力的一种考察。对常识的考察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考察,也是对学以致用过程的考察。流体智力的峰值在20岁,然后持续缓慢地下降。

艺术创新的两个巅峰,创意型创新在青年时,累积型创新在中老年期。这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不同巅峰时期刚好吻合。在需要创新思维的领域,如数学、物理领域,年轻的研究者往往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格兰森说,决定智力峰值年龄的不是哪种领域,而是科学家或艺术家追求的是哪种创新形式,概念型创新还是实践型创新。数学、物理领域是年轻人天下,但历史、生物、小说创作是中老年人的地盘了

投资需要运气,业务投资靠运气,职业的投资我认为还是主要靠实力的。峰值居然是42岁。流体智力逻辑性强的,年轻人占优;晶体智力层面则是老年人占优。还是要从事和年龄相匹配的事情。

很多社会现象都遵循幂次定律,遵循幂次定律分布的事件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大值很少,小值很多,算均值没有任何意义。实力本身也不足以解释幂次定律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背后的原理。一是“优先链接”。知名网站的访问量大,会带来正反馈:知道新网站的人越多,访问量就越来越大。通过优先链接,一些新网站的访问量会逐渐增大,而另外的网站会因访问量太少而被淘汰。初始的一点点优势,就像星星之火,渐渐就形成了绝对优势。二是日益增长的收益和网络效应。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以收益递减为根本。当一件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升,生产者的收益会增加。高额的收益吸引了大批竞争对手,他们也投入生产,最终平衡供需关系,从而使商品价格回落。这个过程就是负反馈,平衡两极差距,使强的变弱,弱的变强。在不同的经济领域,负反馈不能都给人以满意的解释,因为正反馈往往居于上风。

探讨幂次效应背后的原理就是要看初始条件,关键的转折期怎样形成,看市场的两极分化。实力并不是在竞争中获胜的保障,运气才是。可以说,这些所谓的市场机制就是运气的层层叠加。

幂律是和投资收益递减远离相冲突的,靠优先链接、网络效应。

对于个人成功,我们往往归功于个人的能力或努力,刻意忽视运气的作用。心理学家所说的“自利归因偏差”指的就是人们的这种心理。这是因为人们总把自己看得很强大,无所不能。事情成功了,那是自己能力强,而事情失败了,那就是外部条件不利、运气不好。“同样,当我们观察他人的成功时,很容易出现“基本归因偏差”现象。就是说,我们看待他人的成功时,往往会偏重他人的实力水平,而不是综合考虑当时的情况。而且一旦我们找到一个合理的成功秘诀,就会刻意忽视其他成功的因素,将成功看成必然的结果。

就拿投资来说吧。投资能不能获利在很多时候要看运气,这可以从两点看出来:投资效益的稳定性很低;在这一行,很少有专家可以一如既往地准确预测出市场的走向。可以说,投资行业的有效性很低,反馈也难以捉摸。虽然有证据表明,在投资行业,确实有一小部分投资者很有投资眼光,但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在投资领域的直觉判断力,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投资行业的变数太多了。尽管如此,许多投资者依然借助自己的直觉判断来做决定。

刻意练习和专长这个概念只适用于运气—实力连续体中偏向实力那一端的活动。你可以训练自己的经验系统来服务于那些具有稳定性、线性特征的活动。”

当一件事情充满变数,就关注过程。刻意练习和清单的优点在于它们之中蕴含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你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出了纰漏。要准确无误地完成一些常规性任务(核实)时,浏览相关的清单大有裨益。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清单也可以为你提供必要的指导(提示)。在参与运气—实力连续体上靠近实力那一端的活动中,当你希望提高自己的实力时,业绩表现可以作为评判自身是否取得进步的可靠依据。”

关注过程。

我们要讲如何把握运气。第一,如果你是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那么就要削弱对手的优势;如果你是竞争中最有希望获胜的人,那么你就要努力突出自己的优势。第二,利用活动中存在的有力因果关系来减弱运气的影响。最后,对自己的理解范围要有清晰的认识。

在对抗交锋中,强者应该简化竞赛方式,从而突出自己的实力优势。而弱势的一方则应该为竞赛制造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达到削弱对手实力的目的。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体育领域、商业场合及战场上。然而,很多人迟迟没有采取这种做法。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有的人墨守成规,不肯改变;有的人缺乏相关的意识;有的人害怕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会招致失败,毁了自己的事业。

应对运气,塔勒布给出了两点有用的信息。第一点,要清楚自己对那些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的了解有多少。这些事件往往难以预料,却又能改变一切。换言之,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里。第二点,行动起来,确保自己在第四象限里所做的事情是买进期权的结果,而不是卖出期权的结果。

策略。

发布在Book.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