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周末赶完了四五篇读书笔记,总结下来今年读书笔记写了38篇,实际是读完了40本。年初计划只认真读20本的,不小心在数量上还是超了,当然其有又不少读起来比较轻松的书,结合着看还挺好。稍有遗憾的是还是有几本大部头没来及看。
全年的读书状态上基本集中在了年初和年末,二三季度的节奏不是很好,不过今年还是坚持ios的图书app上读电子书,读了21本,连续每天阅读的记录坚持到了731天。
今年读书的范围相对集中了,政治经济相关的大部头读了几本,结合当下的时局和困惑有所思考,也沿着这条线的历史读了些改革、商帮的传记,甚至去小说中去追寻根源和可能;读的最多的还是商业大佬的传记,这是去年年末时计划读的方向,基本完成了七八成,进展算是不错。有趣的是还摸到了凯恩斯、斯密的传记,反过来其实对经济理论还有所借鉴;此外就是今年重点做医药相关的项目,集中读了几本医疗和投资相关的书,对工作还是有一定帮助的,照例简单做些总结。
1 大部头
今年的大部头没去年那么硬,也还是相当不错的。今年读书的大部头离不开对当前社会环境和未来的思考,无论是从资本主义层面、还是从苏格兰现代文明的源起上,还是借鉴苏联的案例,殊途同归。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一本非常值得深入读读的书。资本主义是个宏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不应该止步于《资本论》的,这本书就是对几个发达国家因何发展起来的深入研究,也有众多八卦。马克思当年是承认市场是进步力量的,这点从历史上总结出来并不难,所以他认为消灭私有制的是市场机制,却被德、俄的社会主义者曲解成为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来消灭市场,这其实不是马克思的本义,却改写了历史,直到今天。更有趣的是当年教科书中批判的卡特尔等组织,其实没那么邪恶,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反而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内卷和恶性竞争也正是当年鲜活的历史。
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这本书也是极其经典,没想到小小的苏格兰不仅是现代思想,还是现代社会体制的发源地,更是全世界从中世纪黑暗走出来第一个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国家,离不开其现代文明中务实、理性的精神,所谓世界文明的起点之说并不过分。一个极度贫穷的国家,能通过协议立法和理性辩论实现了和平合并到大英帝国,实现经济腾飞,当时的苏格兰方言甚至不是英语,还能如此,比照今天的台海局势,真希望能有睿智的领导人效仿;苏格兰人还早于马克思100年发现了生产力的重点要,其经济起飞、改革开放故事还有另一层含义,没有单纯的经济增长,只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可能是硬币的两面:文化禁锢时经济难以增长,文化活跃是经济起飞的前提。
寡头,是一本描述苏联解体前后的书,这段历史也充满对当今国内现实的隐喻。不得不说,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挺全面的,做了各种改革和尝试,都没有效果,书中的解读也极其本质:社会主义的最大破坏性就是: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但结果和大家无关,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破坏,都可以做坏事。这样的机制是不可能建设好的。反过来,只有参与其中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调动积极性,这就是私有产权的保护和市场机制。当年苏联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创办新兴企业,虽不是今天的科技攻关,但也是一种新力量,结果是其团派的状大,成了后续团派官员转身成为寡头私有化一切的实力基础。大佬霍多尔科夫斯基正经创业开饭馆没搞成,搞套利反而成就了自己,最厉害的形式居然是“青年创业基金”,多么巨大的反讽。不知道当下各种巨大的国资基金会不会成为昨天的青年创业基金,卢日科夫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有点像今天的城投,科赫用贷款换股份的操作也并不复杂,似乎确信的是历史一直在重复。
The First Tycoon ,讲的是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近80年的商业故事,非常值得反复读的传记。合上书,回到那个年代,再比照当下,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所有糟糕的宏观环境、不幸都是噪音,成事真正离不开的是自己的眼光和努力,不要抱怨时代。范德比尔特从蒸汽船到航运、运河,切换到铁路事业、再搞西联汇款成就了自己和时代,没有一次是幸运的;但与此同时外部的各种经济危机、战争、瘟疫从未停歇,没有一次不是在危机中把自己逼到了生死边缘。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不要浪费每一个寒冬。
Investing with Keynes,一本不好读但十分值得读的书,没想到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家,还是投资高手,这本书将其两个身份结合起来,回到那个时代,非常生动。凯恩斯当年的名言“长期看,我们都会死去”,我是一直误解其真实用意的,一方面这个确实属实,那是在说什么呢?原来是说我们要关注当下,需要快速解决问题,就像大出血是需要快速止血一样。因此通论在经济危机中需要政府出力提供了类似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平时也需要政府出力,平时政府占比太高反而会压抑经济发展,这点一直读到这本书才算真正明白。凯恩斯还研究了马克思,结论就是经济危机之中马克思的革命思路是不解决问题的——不讨论具体方法,但看所需时间,就是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无法实现。这个结论也很简单,但我们现实中却被50年、100年的实现目标所蒙蔽了,这种目标提出来的时候,没有人觉得太长了吗?回到理论,市场的效率和秩序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平时市场很有效;经济危机时市场无效也是由于对不确定性的担心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才需要政府短暂出马恢复信心,而不是鸠占鹊巢。
2 传记
商业传记作品是今年读书的重头戏,效果还是不错的。年初除了The First Tycoon 范老的故事读了好久之外,今年把天选之子工商巨子:洛克菲勒传也完整读了,这本书中文版翻译的不错,读起来也很舒服,搞定石油产业今天看是靠资源,当年可是输油管道比挖石油还关键,后来是炼油更关键,再往后是品牌最关键,面临监管挑战时灵活的结构最关键,最后是财富的再分配最关键,做对选择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躺在历史的成绩单上简单重复,这样的故事在商业里很难成功。商业和财富并不完全相等,洛克菲勒80%的财富是其退休后的自然增值,甚至是监管主导下的拆分让他财富大增,这都是时代红利。做人更是不必多说:A life, not a creed, would be its test; what a man does, not what he professes; what he is, not what he has. 太经典了。我的财富观:安德鲁·卡内基自传,卡老是范老的后悲,差了40岁,真正的白手起家故事,源于好好工作,被老板看中给了买股票的机会,关键是卡老自己和母亲敢于抓住机会,甚至不惜借债,这一举动为其后来奠定了基础。后来也多次风险投资,运气不错,机会没错过,一步步甚至到了南北战争时期还能亲自和林肯打交道。钢铁的主义几乎是内部孵化的标准案例,从修桥到自己制作部件,再到钢铁厂改进工艺、持续扩张,通过科学的管理创新创造了巨大优势,一生都极其专注。回头看这个时代的所谓资本家,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人中龙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
埃隆马斯克传 是妥妥的世界首富,这个时代最为神迹的企业家。其传记展示其高度专注以及对未来宏大使命的坚持令人感叹,每次都差点过不去的时候都能如有神助,太不容易了,应该是远超幸运的,可以说实力使然,宏大的使命感代表人类去探索边界和可能,无法不被感动;之后返回去读了史蒂夫·乔布斯传,其中也能看到相似的专注和认真,科学和人文的交汇,“过程即奖励”的执着,大企业家是相似的。黑客与画家是Paul Graham的散文作品,谈不上传记了,读起来却是对当代社会非常深邃的洞见,黑客、画家、创业者都是创造者,不是发明家,是基于现有技术产品的重构和再创造。真实世界的伟大之处在于宏大规模的放大效应,可测量行+可放大性基本定义了财富的创造方式;投资人系列还读了KPCB创始人的传记Valley Boy: The Education of Tom Perkins ,从惠普高管到创业者、投资人,其商业观察很深邃,能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成功,而是无止境的商业实践——反复试错、不断调整,从来没有什么最好的方式、行业或模式,永远只有更好的选择。有些时候事情没做好但赚到了钱,也要看清楚本质,不能沾沾自喜。还读了另一个传奇投资人的传记逆势者:彼得蒂尔传就没那么有趣了,媒体作者写的过于生涩无聊了,还好至少有一点是值得学习的,传统的竞争方式让很多人去做传统的事情,即便成功了也没什么意义——这个需要十分警惕。追求成功的结果可能就是获得无意义的成功,这点之前还真没想过。国内的传奇商业家族就是江南荣家了,这本书写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荣德生到荣毅仁到荣智健,都十分传奇,更为唏嘘的是当年的实业家长期负债经营,赶上时局动荡和战争的严酷环境,本来是坏事,也损失巨大,最后还是好事——居然还清了一切贷款,对比当下的暴雷的恒大、中植,能够清掉负债可太难了。也令人惊讶命运就是充满巧合,荣毅仁的判决日居然是上海的解放日,人生命运至此扭转;甚至荣智健的奇迹般创业,都能短短3-4年卖掉赚大钱,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去美国,十年做对四次,如有神助。
亚当斯密传的书不厚,很容易读完,相比之下今年读《凯恩斯传》有些烂尾,读完才发现斯密同志对标的居然是牛顿,要创造一门关于人类的全面的科学,经济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章节一般。对人和企业而言,共情能力,信任、默契的作用永远是最大的,这也是认同的价值。
3 经管
经管类的书开年读的是Never Turn Back,海外专家对中国80年代改革的政治观察,八十年代一直是我过去没关注过的历史,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收获很大:历史从来都是博弈和互动的结果,不是设计的结果,所以往往很难预测,对于今天也无需悲观,一切都在变化中。印证这段历史的是赵紫阳的回忆录改革历程和前常委李岚清的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岚清总理的书多在讲经济改革,也极为有趣,特别是书中不少当年的批示和照片,真实而又鲜活。政治上取个好名字就是关键创新,就是核心生产力,于是今天的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会会心一笑。当年的很多事情今年也在反复上演,垄断性出口贸易还能高亏就是后来国有企业搞到快破产的翻版。沿着这条线还读了《进出中组部》,内容就没总结了,也十分经典;更有趣的是 The Class of 77 这本书,作者是今年的菲律宾驻华大使,十几岁到中国一直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生活,讲述着北大77级的故事,从工农兵到老三届,同学们的情谊还是极其深厚的。读的时候克强总理还健壮,没想到今年就逝世了,令人唏嘘。这两本书豆瓣都搜不到,也不意外。
今年还读了权力资本与商帮,一本研究中国传统商业的书,研究属性有点强,史实的部分有点少,也可能是商业在传统历史上不受重视的缘故。缺乏思想文化的启蒙和解放,确实封建社会是难以进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回过头看当前国内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五四运动时的问题没被回答,以为革命就是答案,但实际可能不是,于是追回去读 致命的倔强: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我还趁着假期去参观了直隶总督府,二次到访了胡雪岩故居等,当年清廷里的争论至今还在,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都尽力了,能指出来本质的却只有郭嵩涛:制度。当年的洋务运动,可以类比今天的硬科技攻关,能解一时之困,但不解决根本问题。今年野村的经济学家辜朝明突然火了,其在复盘: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 中对资产负债表型衰退的解释被很多人认可,通缩和萎缩是可怕的,大家都在呼吁政府行动,这其实就是问题所在。当然政府参与一直都是有必要的,但要依赖政府,就是遥远的救世主这本小说中探讨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差异了。强势文化靠自己,弱势文化靠别人、靠政府。
真正和管理相关的书籍其实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的经典之中,七种创新来源,意外最为可贵,企业家精神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探讨起企业家精神来,斯坦福传奇校长的作品 要领 还是很经典的,自信、谦逊、勇气、服务精神永远都不过时,不断实践和反复试错。小林制药的小池大鱼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如何在细分市场保持优势,在不可能的地方作出优势;日本传奇企业家涩谷荣一的论语与算盘则把论语提到的传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放到了制高点上,确实奸诈成不了企业家,可靠,成人达己的思维很重要,只是过去大家把论语都做政治性解读了,其在企业家精神上的意义没被足够重视。
投资上,乔布斯、禅与投资在圈子里热了一阵,书里面讲禅的东西要多于投资,当年的一篇公众号文章让李国飞出圈了,现在读起来几乎是在读禅:愿力、专注力、创新力和洞察力的总结永远是知易行难,各人的智慧姻缘都的靠自己了;奥派投资反而是很有意思,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边际主义、个体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很经典的,企业的四个核心主题:需求、功能、营销、渠道,被总结成四种创造价值的方式:发明、改进、宣传、渠道。科赫工业集团的做大利润实际是要追求长久的利润,当然开会这么多,几乎是主要的工作方式了,借鉴下贝佐斯如何开会 的高效法则还是很重要的。
4 医疗、科学和其他
今年医疗相关的书籍先是年初读了两本关于新冠疫苗的书,辉瑞CEO写的Moonshot 和The First Shots ,西方世界能迅速行动搞出来mRNA疫苗极为难得,其中的组织、配合和科学争论很有意思。之后是药学通识讲义,确实太通识了,读起来很顺畅,重点是新药发现的几本书猎药师,以及很经典的药物发现的未来、药物发现: 从病床到华尔街,这其实是上下两本,值得反复读。药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之前买了计划丢掉之前翻了翻,居然能读完的一本书,改变了许多我的想法,药品作为商业产品也是很有意思的,这样专业度高的书比较难得。药物投资、药物研发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却很有意义的事情,其中的偶然性程度很高,难度就更大,更需要学习和了解。
科学上今年重点读了十问:霍金沉思录 ,这是今年在伦敦一个投资人的书架上看到的书,英文版不好读,直接读了中文版,至少暂时揭开了几个困惑:宇宙的物理本质是空,空到容不下造物主;宇宙的组成和空间和能量,能量是正能量,空间是负能量,正负为零;预测未来这件事虽然有可能,但概率极低,接近于不可能,所以预测无意义;知识传播正在加速DNA的进化,将进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超越生物体本身了。未来在深空。结合年末时读李连杰的超越生死,还是非常有趣的,佛教的空的要义和霍金在物理上的空不同,也相同,这就是有趣之处。如果现实世界可以空到没有造物主,那就是意识世界里可能存在六世轮回了。空间是负能量,这点在传统文化的风水说比如卧室要聚气还是能印证的,房子越大,越难驾驭的物理学基础可能就是负能量本身,否则太难解释了。空间是负能量,气才是真能量。藏传佛教入门修炼的人身难得、生死无常、业力因果、轮回过患,虽然道理只有四个,真正学懂还是很难的,也和李连杰所说的心法才是关键相通,招式不是。这点练武、修佛如此,经商也如此。
5 展望2024
今天已经是2024年第一天了。希望今年的读书可以控制在30本以内,能只读20本最好。或者说值得写读书笔记的书要控制在30本以内,可以有几本是第二次读的经典书,比如Engines that moves the markets今年终于有了中文版泡沫逃生,我就想再读一遍。
新年的大部头还是要读个5本左右,每季度应该有个重点,去年没读的《巨变/大转型》、《芒格之道》、《摩根财团》等可以先读起来。《国富论》、《通论》这种当年该读没读的书,有机会还是争取能读完一本。国内相关的政治和历史类书籍今年值得读的可能不多了,多向前看吧。
读书的意义永远是学习,还要保持开放性读书和聚焦的重点阅读相结合,坚持阅读习惯。人生也差不多过半了,前半程书没读够略有遗憾,后半程还要边读边用才好,别书读完就完了。